APP下载

谈孔子音乐思想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渗透

2019-10-21虞金玲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孔子渗透

虞金玲

关键词:孔子;音乐思想;音乐教学;渗透;探究

孔子一生不但挚爱音乐,而且将音乐的作用和功效发挥到了极致,他高度的肯定了音乐在治国理政、改善民风、树德育人、净化心灵、美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他本人在音乐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不论在教学、日常生活还是在人生的危难关头都与音乐为伴,在音乐的体验中不断丰富和成长。

一、孔子的音乐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

孔子的音乐思想和他的政治思想、治国理念、处世哲学一脉相承,相互联系、互相影响渗透,音乐思想中的“善”、“美”、“礼”、“仁”、“中庸”、“和”等观念,也正是他教育理念、治国思想的核心。这些有关于“人性论”的思想,对当代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以及对当代学校素质教育的探索等方面显现着巨大的能量和价值。

1.孔子音乐思想的教化作用对当代素质教育的意义

孔子认为音乐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他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他认为要想使一个地方的民风更加淳朴,人心更加敦厚,没有比音乐更好的方法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作为教育完成的全过程,并把“成于樂”视为教育的终极成果。音乐的教化作用也正是通过个体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调动人的思维活动、情感碰撞,从而激发人的思考,从而由情及理,达到音乐的道德教育与情感教育,最终实现音乐对人思想上的改善和提升。

当代教育早已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功效。因而当代学校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广泛的开设音乐课、音乐欣赏课、音乐专业课,对学生整体素质的优化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教育的进步。

2.孔子音乐思想的美育功效对学生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乐记》)。孔子认为音乐的形式要体现“美”,内容要体现“善”,形式上要符合“礼”,内容上要符合“仁”。在当代素质教育中“美育”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思想美、行为美,是美育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与孔子追求的音乐表达的标准互为统一。孔子认为,音乐的感受是源于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触动,产生的心灵体验。美好的音乐形式,仁善的音乐内容,会给听者以美的精神碰撞和思想感染,进而达到美化思想、净化心灵的功效。

3.孔子的礼乐思想与学生的养成教育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仲尼燕居》:“达于礼而不达于乐,谓之素;达于乐而不达于礼,谓之偏”。孔子的音乐思想中,包含着许多的人性论思想。其中的礼乐思想就是要求人人都能够具有一种合乎礼乐规范的自觉行为。孔子认为“礼”能够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乐”更形象的诠释着“礼”的内涵,二者相需为用。礼乐思想,是对人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约束,运用恰当对当代青年人的行为养成具有指导意义。用音乐来传达仁善美好;来表达礼仪兼备;来表现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用严谨、有序、规范的音乐形式,美好仁善的音乐内容来,来完善个体的人格,建立心理感受上的审美愉悦之情,使欣赏者能从中领悟到面对自然、面对生活、面对人际交往,待人处事中的“礼”和高尚的“行为美”,不失为音乐教育可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孔子音乐思想与当代教育的探究与思考

1.音乐教育应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当代教育中,音乐教育被列入教育的重要环节,受到教育者们的广泛关注。不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涉及到音乐教育的内容。学生们从音乐的学习中汲取的营养与能量越来越多,是素质教育全面深入的结果、是国民素质整体提升和教育质量普遍提高的产物。但仍然可以看到,地区间音乐教育的差异性,阶段性音乐教育的缺失,音乐教育的层次和内容还不够深入,给教育带来的滞后。教育设施、教育的层次和内容分布的不均衡,导致城乡问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差距明显。应试教育、成绩决定一切的教育体系,对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的阶段,音乐素养教育一直处于一种为应试课程让路的尴尬处境。音乐教育的内容是仅停留在泛泛的欣赏、表演、教习,还是更为深入的感受音乐内涵,碰撞思想产生共鸣,进而引伸到对生命的感悟和对高尚价值理念的理解和追求,体现出音乐教育的层次。

2.音乐教育与“德育”、“美育”的有机结合。

孔子的音乐思想中始终不忽视音乐的“教化作用”,音乐对人思想的启迪,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有着重要意义,因而当代音乐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技巧的掌握和音乐的本身,而应和“德育”、“美育”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途径和载体,在的音乐表现形式,辅以精神上的引导与思索,去展现人的高尚品德。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是故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乐象》)的教育效果。

3.音乐教育可成为“行为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

不论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都是一个重要环节,而音乐教育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内容,可以探索把音乐教育和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有效结合,使音乐教育成为行为养成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以礼辅乐,以教辅乐”,用礼的思想加以传播,以乐的手段加以实施,达到“以乐教和”的作用。

4.音乐教育应抵制当代不良音乐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中,音乐与学生们的关系可谓十分密切,不论什么年龄段,身处与教育哪个阶段的当代学生都会留出一部分空间给音乐。来自于学校的课堂教学,来自于课外的音乐辅导,还有一部分来于充斥了社会各个角落的流行音乐。相比之下,前者的内容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实践,更为适合不同阶段的学生,而后者的内容就显得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部分流行音乐中,动感劲爆的节奏,另类怪异的旋律,成年人的情爱主体,庸俗的歌词内容,并没有给学生带来艺术的美感,反之,使学生的思想躁动不安,混淆了真正的艺术美感,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孔子的音乐思想中始终认为,音乐是有雅俗之分的,当代社会应保护散布在学生周围音乐的纯净度和艺术性,学生需抵制不良流行音乐给思想带来的隐形危害。

孔子的音乐思想中蕴含着巨大的宝藏,对当代的音乐素养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具有典型中国特色文化气质的彰显具有着重要的价值,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孔子渗透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