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方法
2019-10-21周文华
周文华
摘 要:应用题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技能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步骤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顺利解决应用题。文章主要围绕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方法展开探究,介绍了读懂题意,初步定位考查知识;抽象知识,确定内在数量关系;设计步骤,精心推导最终结果等不同教学步骤。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学方法
应用题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实践的题目,通常来说有两种题型,一种是纯粹涉及数学知识的题目,另一种是涉及到实际生活问题解决的题目。应用题在小学阶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能够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还能够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更能够检验学生数学解题习惯。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不能对应用题的题目含义进行很好的理解,导致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現各种问题。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解决应用题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一、读懂题意,初步定位考查知识
解决应用题的第一步首先需要解决学生对应用题题意的理解问题,学生能够读懂应用题的题意是解决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学生在理解题意之后才能够对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知道该运用什么样的知识解决对应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应用题题意过程中需要使学生能够明白题目当中的关键词,只有对关键词进行定位,才能够将应用题的整个题干进行细化,从应用题的表面深入到内部。教师指导学生发现其中解题的关键,以此来找到解题需要的知识点,顺利完成应用题解题的初始阶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如下应用题题干“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5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60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教师在引导学生题意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步骤,一是要学生明白题干的叙述主体是椅子还是桌子,二是要学生明白桌子与椅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明白了叙述主体是桌子,还通过“多”这个关键词知道了桌子与椅子之间的数量关系。最终学生明白了一张桌子的价钱等于五把椅子的价钱,而其中的多出来的60元相当于四把椅子,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后续计算步骤。
二、抽象知识,确定内在数量关系
学生在初步读懂题意之后的下一步就是需要准确找到应用题题干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以便进行下一步解题步骤。数量关系是应用题当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学生只有准确定位应用题题干中的各项之间的数量关系,才能够根据其中的熟练关系确定解题具体需要用到的数学公式,也才能够按照数学数量关系式子进行计算,得到最终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对题干中各项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分辨,弄清楚各项事物的多与少以及倍数关系。
有应用题以长方形的长与宽为描述对象,使学生从长与宽的数量关系出发,分别确定长和宽的具体数据的基础上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一个长方形长是18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多2厘米,求这个长方形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先从“宽是长的一半多两厘米”叙述中将长方形的宽设为未知数X,由此可知长方形的长具体数据为(?X+2),顺利将长和宽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抽象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其中数量关系的过程。
三、设计步骤,精心推导最终结果
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读懂题意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明白题目想要解决的关键点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抽象知识的过程也十分重要,能够使学生顺利确定数量关系。但在是最终解决应用题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解题步骤进行精心计算,才能够将上述步骤中的教学效果体现出来。最后的解题步骤中,学生不仅需要细心,还需要耐心,只有细心才能够将所有条件罗列清楚,只有耐心才能够在计算过程中不出错。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最后计算步骤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所需要的计算能力进行提高。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应用题解题步骤训练过程中可以利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见识到精确计算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展示应用题题目,所有小组共同对题目展开研究计算,每小组内学生计算正确得一分,第一个完成计算且结果正确的加一分,最终小组的总成绩作为排名依据。学生在竞赛心理的趋势下计算更加积极,教师也能够看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不足,能够针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不足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解题教学应按照一定步骤进行,教师首先需要带领学生读懂题意,初步定位考查知识,紧接着带领学生抽象知识,确定内在数量关系,最终指导学生设计步骤,精心推导最终结果,实现学生对应用题的顺利解决。
参考文献:
[1]崔淑萍.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68-169.
[2]司圣芹.论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