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2019-10-21耿丽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1期
关键词:金融资产实体金融

企业金融化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企业经融化和过度的企业金融化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正面影響和负面影响。陈享光和郭祎(2016)认为一方面金融化通过财富效应等渠道对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企业金融化的发展也造成了虚拟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更大程度的分离,扩大了资本积累过程中的断层和矛盾,使得金融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脱节,也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郑胜男和干胜道(2018)以河北省非金融上市公司为例,对企业金融化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适度的金融化会为企业缓解融资压力,给企业发展提供动力,而过度的金融化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从适度的金融化和过度的金融化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来分别阐述。

(一)适度的金融化对企业发展的正面影响

经济过分虚拟化,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是适度的企业金融化会对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积极效应。第一,优化企业部门的资金配置。张军等(2005)通过考察金融自由化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金融深化显著提升了地区的生产率;而企业金融化能使企业部门的资源实现再配置,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二,分散企业风险。企业金融化有助于企业分散宏观经济或其余外部冲击带来的风险以及缓解财务困境。非金融企业通过在金融市场中多元化的投资组合能够在经济繁荣时实现高额投资回报,而在经济萧条时也能获得收益,规避经营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绩效。第三,缓解财务困境。从融资约束的视角考虑,充裕的现金持有和较强的融资能力,都能够有效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提高投资水平尤其是在外部冲击来临时,则企业持有的现金和易于变现的可交易金融产品能够缓解其融资约束,并在有投资意愿时,不会因资金短缺而放弃投资项目,即可能对实业投资有促进作用。

(二)过度金融化对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过度金融化行为上,过度金融化对企业及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第一,对实体投资的挤出。抑制实体经济投资企业持有金融资产会“挤出”甚至“替代”固定资产投资。刘涛(2018)发现金融化对非金融上市公司实务领域投资支出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加剧了非金融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并进一步导致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损失。刘笃池等(2016)研究发现,无论在总量还是增量上,企业金融化对经营性业务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存在抑制效应。第二,对创新能力的抑制。王红建等(2017)基于我国金融资本超额回报率的事实,实体企业通过对金融资产投资以分享金融业的高额利润,表现为一种市场套利行为。虽然短期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但从长期来看,实体企业金融化套利动机会显著抑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

由此可见,防范经济“脱实向虚”,促进金融向实体经济的理性回归至关重要。使金融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实体经济,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金融治理原则。经济过分虚拟化,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然而,我们应当区分对待两类动机不同的企业金融化行为。对于以预防性为动机的企业,应给予政策支持;对于以投机性为动机的企业,应给予政策管制。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健全金融市场制度,减少对金融资产的交易限制,提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使金融资产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信息,从金融资产供给方面做出改革。中国金融市场规模发展较快,但是金融市场质量不高。金融资产的品种较少,流动性较差,并不适用于作为企业流动性贮藏的工具,反而成为企业投机的标的。因而,完善金融市场,提高金融资产流动性,将有助于促进企业利用金融资产来实现风险规避的目的,抑制企业针对金融资产暴涨暴跌而进行的投机活动。

第二,对银行信贷供给严格监管,指向性地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活动。大量受银行青睐的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从银行获得廉价的资金,却投资于房地产、金融资产等虚拟经济活动中。加强银行监管,要求银行在放贷时对企业的实体经济投资项目进行持续监督,保证资金不被挪用。采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定向地支持中小企业,支持实体经济投资活动,将有助于引导经济“脱虚向实”。

第三,降低企业税费,鼓励企业创新,提高实体经济活动的投资回报率。彭俞超等(2017)的研究表明,降低企业税负能够缓解企业的盈利性压力,从而抑制企业金融化行为。加强对研发和创新的支持,提高实体经济活力,将有助于以市场的方式缓解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

中国经济经历了近四十年的粗犷式快速成长,金融规模和经济规模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宏观流动性过剩与微观流动性紧缺并存,金融市场制度不完善,实体经济发展质量低等问题,导致中国经济中存在了许多金融乱象。经济“脱实向虚”就是当前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本质上是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协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润滑剂的作用,将有助于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经验分析,无论是原因探索还是对策分析,对中国企业金融化的讨论都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诸多问题还有待研究者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韦晓乐.制造业金融化与技术创新[D].西南大学,2015.

[2] 王红建,曹瑜强,杨庆,杨筝.实体企业金融化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7(01):155-166.

[3] 陈享光,郭祎.中国金融化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J].学习与探索,2016(12):94-103.

[4] 郑胜男,干胜道.非金融业上市公司过度金融化治理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商业会计,2018(02):22-25.

[5] 黄贤环,王瑶,王少华.谁更过度金融化:业绩上升企业还是业绩下滑企业?[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9(01):80-94+138.

[6] 刘涛.金融化对非金融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物价,2018(04)

[7] 刘笃池,贺玉平,王曦.企业金融化对实体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6(08)74-83.

[8] 张成思,张步昙.中国实业投资率下降之谜:经济金融化视角[J].经济研究,2016(12):32-46.

作者简介:

耿丽(1994—),女,籍贯:山西省平遥县段村镇弓村,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证券市场与资本运作。

猜你喜欢

金融资产实体金融
实体钱
金融资产的分类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重振实体经济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探究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