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护士易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投诉的分析

2019-10-21周凤飞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儿科

周凤飞

摘 要:随着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进和普及,人们上医院就医的次数不断增加,加上人们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从去年初本院迁址起,我院儿科遭受投诉的次数明显增加,患儿家属遇上不合自己意愿的事就投诉,讨要说法,甚至要求减免费用、经济赔偿、书面道歉等。

关键词:就医;儿科;投诉

一、儿科与其他科室区别:

儿科的服务对象与一般科室不同,接受的患者均为婴幼儿。

沟通方面。由于患儿年幼,无法进行全面完善的表述,沟通靠家长转述,容易受家长主观因素诱导,此外,大多父母需在工作日上班,陪护多为爷爷奶奶,我院目前抵触无锡市锡山区,大多数老年人只会方言,对于病情治疗方案及病情宣教,可能存在曲解、歧义。

患儿的自我保护方面。儿童对危险意识较成人较差。医院活动范围较小,基本全天在床上活动,儿童耐心差、好动,家属做不到一眼不离的陪护患儿,容易发生滑倒、坠床等情况。

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的认可和评价方面。独生子女在我国占有重要比例,这部分患儿往往是一个大家庭的核心人物,家属对患儿情深心切,迫切希望及时康复。因此,在住院期间一旦出现不良事件,很容易激起医患纠纷家属、监护人对医护人员的不满。

二、儿科护士工作难度:

治疗操作方面。患儿理解能力差,无法进行高效沟通,对环境和医护人员陌生感易引起的紧张,操作不肯配合;患儿年幼,容易哭闹和挣扎,其本身血管条件差,穿刺难度高,部分家属在一旁对护理操作提出非专业的要求和指点,护士相对压力大,更容易造成失误。

患儿疼痛表现效果方面。小孩恐惧穿刺治疗等治疗方式带来的疼痛感、束缚感,会抵触医护人员,容易哭闹,造成家长情绪紧张,容易出现不理智行为——投诉、辱骂、动手,不欢而散后要求转院。

患儿治疗过程中家属介入方面。患儿年幼,家属重视度高,对疾病的不了解,凭借经验主义,遇到不同的治疗方式时,对诊疗及护理的信任度低,常常怀疑治疗和操作的正确性,对于疾病发展过程或治疗用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副作用等,家属不予以理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长会通过相互交流或网络搜索,与自己家孩子的情况进行比较,实际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差。

三、治疗效果方面:

第一,患儿年幼,免疫力未发育完善,对于病毒抵抗力低下,同时也对一些药物的反应也不耐受。为防止过度用药或造成抗药性,医生的治疗方案出于安全起见,相对成人治疗更为保守,对患儿自身免疫系统的完善更为有利。从表象来看,治疗效果不是那么立竿见影,部分家长对此不能理解。

第二,患儿容易交叉感染。成人生病遵医嘱多休息,儿童喜欢玩耍,家长对其哭闹行为容易妥协,同一科室的患儿一起玩耍交叉感染。此外,目前一些学龄儿童学业重,他们当天治疗完毕仍做作业到很晚,不利于恢复,或者第二天依旧前往学校上课,儿童对于交叉感染的危害性不知晓,平时手卫生可能不到位,容易在校园里发生交叉感染。交叉感染后造成治疗周期变长,家长心急如焚,不明原因,认为医疗效果差,造成投诉、辱骂、动手等情况。

第三,多数患儿父母白天在上班,由爷爷奶奶陪护,对于孩子病情基本不知晓,但对于自家孩子病情又比较重视,可由于第三者转述会出现偏差,父母工作一天后的情绪积压,容易在此时暴发。还有,部分家庭经济情况一般,且未参加医保,需要全部自费,住院金额较大都为情绪的爆发做了铺垫。

四、小结:

儿科容易被投诉的原因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方面:1、患儿家属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2、儿科素称“哑科”,面对的是焦虑烦躁、对孩子疼爱有加的父母,其本身对治疗过程的不了解,一味从网上或成人的经验来对比;3、我院儿科护士平均年龄较小,外地户籍占比较大,对方言的不熟导致与家属沟通时只能使用普通话,沟通的障碍易使病人及家属产生投诉心理。

主观方面:1、科内较多护士尚未生育,没当过母亲,对患儿和家长的心理及行为不是很了解,沟通技巧不纯熟,家属对护士的表达不认可;2、个别护士性格原因,在治疗过程中没和患者多多交流,缓解患儿及家属紧张的情绪,如在为患儿做静脉穿刺时,护理人员给患儿和家属的答疑时语气生硬,甚至面无表情。当静脉穿刺首次甚至多次失败时,护士在思考对策的同时,还要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安抚工作,而不是对家属推脱责怪患儿自身血管条件或者不配合。

五、建议:

作为儿科护士,第一,要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护理操作技术。第二,儿科医护人员都应与家长积极沟通,要多多理解患儿及家属的心情,要会做,更要会说,将治疗过程透明化,让患儿及家属都了解病情和治疗过程。第三,医护人员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应熟知本院相关规定,增强法制观念,积极参加医护纠纷相关的 法律法规的培训,了解日常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性法律问题,切实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医院应尊重儿相较其他科室容易被投诉的客观事实,在处罚措施上应适当区别对待,调查取证应公平合理,照顾儿科醫护人员的情绪。另外可以在病区增加宣传手册,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儿科的特殊性。

参考文献:

[1] 潘欢乐.儿科门诊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7期

[2] 滕润玲.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纠纷.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年4期

[3] 王菊莉.关于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管理进展及探讨.中外健康文摘, 2013年26期

猜你喜欢

儿科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睡眠护理对策分析
思维导图在儿科静脉留置针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激素冲击疗法在儿科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儿科护理风险和安全管理研究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