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与培根教育

2019-10-21廖天鹏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廖天鹏

摘 要:培根教育是湖北省仙桃市干河小学的乡土文化特色教育。以“培根固本,树德铸魂”为教育理念;以“六乡”教材(《乡音》、《乡事》、《乡味》、《乡景》、《乡亲》、《乡俗》)为教育蓝本;传承“根”文化,培养“乡”情怀。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学情怀;焕发生机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这门学科,本就是从生活中来,而老师们是否忘记了让语文回到生活中去呢?——“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2011年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让语文课堂回应本土文化的响声,让语文这个知识体,承载地方文化的内涵,这是多么美好的学科发展方向。

我们的家乡仙桃有着独特的地域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表达精确严密、富有表现力的谚语童谣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进行开发利用。仙桃干河学区倡导的“培根教育”,科学有效地将这些特有的、美好的、丰富的、深厚的乡土文化进行了整合,给仙桃的特色地方文化一个基床,给学生了解家乡的一个契机,给教师拓展学科的一种资源,让我们从中挖掘语文资源,让乡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洗涤孩子的精神生活,丰富孩子的文化底蕴,培养他们爱家乡的情怀。也让我们语文教师借这阵东风,优化我们的学科课堂。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乡土文化资源则是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绝佳载体。

一、课堂教学文化

(一)课前引入。小学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前预热。什么是课前预热?小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条件中有如好奇、喜爱、熟悉、快乐等,一个群体做一件熟悉的事会让小学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和增加参与积极性。上课前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开展语文小活动。如读背一首《乡音》里的童谣,讲述一个《乡亲》里的小故事,表演一段《乡事》里的戏剧等。既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又增加了集体的凝聚力,还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课文联系。乡土文化符合语文人文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本土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风土人情等,并学会思考和表达,形成对自己的接受新知识起到促进作用的因素。例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搜集了许多本地方特有的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俗话,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他们对家乡天气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学生们争相发言:“天一亮,一大丈;天一‘hé,下不‘cé”、“月亮长毛,大雨炰炰”、“六月雨隔牛背”、“天要下、娘要嫁”……在学习《清明节的由来》一课时,学生们七嘴八舌谈论着清明假期当天所做的事情,我把這些事情一一写在黑板上。当课文快学完的时候,我们一起联系课文内容,对清明节的由来以及清明节的意义进行了解析。有什么比自己亲身的经历来得更有感染力呢?家乡的风俗人情,满满的传统文化精髓。是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缺少了乡土文化的背景,语文课堂势必失去最纯朴的味道。

二、作文教学情怀

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中年段的写作以简单的写景状物为主。《乡景》中那些美丽的自然景观,悠久的人文景观,独特的城市景观丰富了我的作文课堂风景。当然,我还总是让学生就地取材,从家乡的春写到冬,从仙桃的小村落写到繁华的街市。从鱼米之乡的特色早点写到晚暮时分妈妈烧制的“沔阳三蒸”。带着学生,在这生长生活的乡土间汲取着丰富美丽的素材与亲切感。总是由然一种情丝——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

学生向晋豪在《家乡的油菜花地》中写道:“那是一片灿烂的田野,好似梦幻中的仙境,闪着金黄的光彩。这闪着太阳光芒一般的油菜花地,是我家乡春天特有的风景,让我不管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家乡的油菜花地。

饶姝雯是个大眼睛女孩,总会把大人的话记在心里。她的作文《家乡的桥》中有这样一句,“仙桃人把桥看得十分神圣,‘出窝(家乡人把新生儿第一次离开家叫出窝)的一枚硬币抛落在桥下的河水中,是父母对孩子最初的关爱,希望孩子一路通畅,无病无灾。”我想她一定看见过她的爸妈为她的小弟弟所做的这一切。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陪着自己学生走过金灿灿的油菜花地,我带着他们品尝过地道的沙湖盐蛋,我们还谈论过家乡那些有趣的不成文的“规定”。生于斯,长于斯,我们身体里的每一条血脉早与乡土文化丝丝相扣。

“六乡”教材作为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把乡土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这也正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根教育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活力,语文课堂给培根教育构建了平台。乡土文化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语文课堂为乡土文化培植新基。

参考文献:

[1]吴乃森. “培根”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导刊, 2004(z1):45-47.

[2]孙立革. 实施培根教育 打造乐学课堂[J]. 河北教育(教学版):7.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