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三动二序六步”策略在优化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效

2019-10-21黄敏聪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校课堂小学数学教学

黄敏聪

摘 要:伴随着21世纪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小学课堂的科学高效践行也逐渐成为发展的目标之一,本校因此提出(借鉴)了“三步二序六步”的教学理念,以不断提高小学教学课堂的实效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首先阐述了“三步二序六步”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最后结合该教学理念提出了笔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教学

小学阶段是整个学习阶段重要的奠基时期,小学数学更是关乎以后阶段数学学习乃至其他学科计算的重要学科,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极为重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时效性更是相关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为有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校提出了“三动两序六步”的教学理念,可以更好的促进数学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本文围绕该理念继续了详细的探讨。

一、“三动二序六步”概念

“三动二序六步”是在对小学教学课堂的高效性研究过程中衍生的教学理念,以简洁的概括对小学教学中的一些方式作出了指导,更好的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提高。并且有效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1.1三动

“三动”是指“顿”、“悟”和“练”。

1.2二序

“二序”研究中,一序活动包括生议、师拨和反馈三方面内容,二序活动包括生练、展示和师评三方面内容。

1.3六步

“六步”是课堂教学的几个具体的实施步骤,可以体现为一下几点:1)新知预习,生成问题;2)设计情景,激发冲突;3)自主探究,展示交流;4)抓住时机,适时点拔;5)当堂达标,迁移训练;6)课后反思;自我监控六步教学活动流程,详细的展示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流程,为教师教学提供思路。

二、“三动二序六步”教学应用案例对比分析

实践教学案例的实施是检验教学方式及策略是否合理的一种验证,过程中教学案例的设定要符合学情的发展规律,当然要发挥好案例导学的作用,以辅助性教学为主,通过课堂教学的预先铺垫及设定,采取一种或几种教学策略进行实验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消化和吸收,从教学案例分析中取得有效性的教学成果,进而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三动二序六步”教学理念的实验性尝试对比中,为更好的显示“三动二序六步”教学理念带来的教学效果,本校在三年级的“兄弟班级”进行了实践教学试验,分别选取两个班级同时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分析,选定三年级(1)班(2)班践行了新的教学理念,(3)班(4)班仍然使用原先的教学方式。以同样的教学课例进行开展,教学案例以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克、克、吨”的讲授为例进行课堂教学。

研究内容:教案和学案两种方式在教学效果上的展现;

测评方式:以课间提问及互动的方式进行测评;

实验目的:解决目前的学情困境,拓展教学新思维,提升课堂实效;

对比教学过程:

1)问题的提出:

A.说一说你对千克、克、吨在概念上的基础认知,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关于质量的单位并列举。

B.列举几个你知道的物体所对应的质量单位。

C.你知道的关于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哪些并列举。

D.说一说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换算。

E.给生活中常见物体加上单位,进行课堂互动。

F.同一物体的不同单位表示,进行课堂互动。

2)课堂效果呈现:

A.常规班表现:三(3)班,三(4)班使用以往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在没有提前预习和准备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堂学习完全按照教师的教案思路进行,自主意识较差,互动频率少,概念及应用只停留在模糊的状态,思维敏捷的同学接受能力较好,课堂内容可以实时吸收,但却近一半的学生都处于跟风的状态,几乎没有课堂互动的意识,课堂结束后对知识点仍处在基础的认知层面,完全需要二次巩固和提升。

B.实验班表现:三(1)班,三(2)班使用了新的教学理念,“三动二序六步”的教学活动流程详细的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学生的知识点提前预习和了解,使得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被逆转,学生课堂表现变得越发活跃,因为有了基础上的认知,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信息很快被反馈回来,课堂互动变得主动起来,此時教师的教已经逐渐转变为学生的学,学生的探索欲望逐渐增强,教师的课堂职能将侧重于对学生的评测和纠错上,如此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愉悦,课程结束前也便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总结学生当节课的所得。试验后发现,使用六步教学法的班级教学节奏更明显,并且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并且可以很好的完成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三动二序六步”教学理念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付诸实践。

案例效果分析:我们教师常用的教案与学案在用途上区分于前者是教师用的,后者是学生用的,从内容上来看,教案的撰写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发展而产生的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诠释,体现教学的思维罗列过程,形式上单一性较强,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导;而学案的引用考虑了学生学情的发展,“三动二序六步”就是对学案内容的最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明了化,学生有了对学习内容知识的提前预知,且过程中方法明确,思路清晰,其可以更好的辅助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学习效果显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毫无压力,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这一过程多以互动讨论为主,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学习氛围浓郁。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实效性的措施对策

3.1改进预习方式

现阶段,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学生的教材内容已经更多的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更具有趣味性,因此,老师在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不能按照传统的预习方式,简单的对知识点进行理解,还应该结合课本的实例自己进行例子的演算,或者由教师选择合适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进行预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2设置学习情境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时代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情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课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小数除法发学习中,课本上采用的案例为打扫卫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或者另外选择合适的情景,例如买东西,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更加深入的体会小数除法是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3小组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平时表现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之内要有成绩较好的、课堂表现积极活跃的,带动那些较为落后的不爱发言的同学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要比师生之间的对话存在的信息更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时候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逐渐提高自己在课堂上发言的信心,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3.4促进课后反思

为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课后反思的习惯,在课后总结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发现课堂上的问题是否解决,或者发现新的问题进行思考,课后反思也是教学过程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能被忽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要想实现真正高效的教学课堂,就必须从师生的方方面面入手,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促进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教学师生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景菲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展示意义及方法指导的思考与实践[J].学周刊,2019(35):23.

[2] 陈国华.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38-139.

猜你喜欢

高校课堂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是关键
导评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