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2019-10-21罗烨
罗烨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建立“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两端相同,它们的数量相差1;如果两端不同,它们的数量正好相等”这一规律模型,初步学会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及作用,能用其解释间隔排列物体的规律,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和抽象等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间隔排列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1、利用黄红相间的球串,初步认识“一一间隔排列”。
2、欣赏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进一步认识“一一间隔排列”。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间隔排列。
二、合作学习,探索规律
1、看情境图,找间隔排列。
(1)课件出示情境图,找出三组間隔排列的物体。
(2)认识间隔排列物体中的两端物体、中间物体。
2、填表交流,发现规律
师:这些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1)同桌合作,完成作业单。
(2)学生汇报。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它们的数量关系吗?
归纳小结:每组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板书:两端物体相同 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差1
3、反思规律
师:为什么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数量相差1呢?
(1)同桌互相交流
(2)指名汇报
(3)课件演示,体会“一一对应”
师:我们把两种物体一个对一个地比较,这样的比较方法称为“一一对应”,通过一一对应地比较,发现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三、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应用规律,加深理解。
出示习题:20只小兔排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2、猜谜语,找秘密。
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又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指名猜一猜(谜底:手)
张开手指,找秘密:一只手有5个手指头,每两个手指头中间有1个空档;手指头是两端物体,空档是中间物体,手指头比空档多1。
四、动手操作,完善规律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双灵巧的小手来摆出间隔排列。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1)课件出示要求
(2)小组合作,完成记录单
(3)学生汇报,课件适时出示。
2、共同小结,完善规律。
板书:两端物体不同 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五、课堂总结,延伸规律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回顾小结。
2、课外延伸
布置课外作业(课件出示)。
“我是小小设计师”。运用本节课找到的规律设计一个间隔排列的美丽图案,来装扮我们的教室。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展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