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拓展阅读内容的指向性

2019-10-21李秀静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伯牙指向课外阅读

李秀静

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而阅读是必经途径。“阅读”涵盖了课堂内的阅读教学和课堂外的海量阅读,两者有机结合,推动语文教学发展。把课本的阅读教学与相关的拓展内容相结合,有效、高效地提高课堂内阅读教学的效率,成为语文教学又一新的目标。

新课标针对阅读提出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崔峦老师说:“把课标里面提倡的课外阅读145万字的目标完全放到课本外是靠不住的,也是落实不了的。我们要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的贯通。”目标的真正落实需要立足课堂、联系课外两者结合。从教材出发,依托教材寻找契合点,将教材与课外阅读进行整合,达到两者相互贯通的目的,完成阅读要求,提高語文素养。下面,结合课文的例子,谈谈我对课内拓展阅读内容指向性的理解。

一、阅读内容指向文本的历史

指向历史的变迁

《司马光》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中的一篇文言古文,也是学生见到的第一篇文言古文。在讲授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古文的方法是必要的,但是在教学时,融入这篇古文的历史变:1905年课文《司马温公》、1921年课文《司马光砸缸》、1933年课文《聪明的司马光》等等,不仅让学生理解了“缸”与“缶”,感受到司马迁聪明、坚持、勤奋的品质,更是让他们进一步领略到这个故事能流传上千年的魅力。

指向史料的补充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本味》。课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重在引导学生根据钟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第二部分则是体会伯牙失去知音之悲。在学习本课时,结合课后的“资料袋”中介绍了历史上与伯牙、钟子期有关的传说及文献资料,对“知音”和“高山流水”两个词语的特殊意义进行了解释,用以帮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补充阅读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片段,更好地理解“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从整体上去理解《伯牙鼓琴》。

指向历史背景

《七律·长征》这首诗独特的时代背景与时代意义,决定了在学习时不能只就诗论诗,应该去领会其背后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感受为人情怀,长征精神。因此课内拓展阅读《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岷山》《老界山》。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走进鲁迅”,分别有《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单元整合收集鲁迅当时的历史背景、生平、作品、对他的评价等资料,感受鲁迅对黑暗社会的厌恶、对贫苦人民的关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精神。

二、阅读内容指向作者

教学《丁香结》,拓展阅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教学巴金《鸟的天堂》,拓展阅读《海上日出》;教学《月光曲》,拓展阅读《致爱丽丝》……

三、阅读内容指向主题

《父爱之舟》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几个场景,表达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爱与感激之情。鉴于这一主题,教学时拓展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莫言的《父亲的严厉》、龙应台的《目送》、北岛的《给父亲》、梁晓声的《普通人》……

四、阅读内容指向文体

《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学习这一课,拓展阅读宗白华的散文诗《杨柳与水莲》,同样的拟人手法,同样的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体会文章“想象奇特的地方”。

课内拓展阅读的选择不是一层不变的,但是不论是选择什么样的拓展内容,都要本着为课堂、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在阅读中,我们教师能做得就是传授方法、搭好“梯子”,让他们垫脚伸手便可摘取“阅读之食”。从而提高课内阅读质量,保持阅读深度,维持阅读延展性,提升阅读水平,发挥阅读的有效性,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愉悦感。

参考文献:

[1]巢利莉,《江西教育B》2017年第07期,《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向性》。

[2]王玙,《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年第12期,《小学语文课内拓展阅读的方法》。

[3]徐梦颖,《速读·下旬》2019年第08期,《小学语文课内拓展阅读内容的研究》。

猜你喜欢

伯牙指向课外阅读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高山流水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
伯牙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