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据可评,点石成金
2019-10-21徐玉琪
徐玉琪
摘 要:评价是幼儿园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合理有效的评价能直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本文我将以小班幼儿的科学活动为载体,结合幼儿科学活动的评价现状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评价环境上营造“一境”,在评价过程中注意“二适”,在评价方式上追求“三动”。从而促使幼儿在科学活动的这片“大海”中,可以更快乐地“遨游”。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评价策略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而在幼儿园里幼儿最直接的科学学习就是科学活动,如何在科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评价”一法功不可没。但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的评价时机、评价内容、评价方法是否都适宜,老师们也是“迷雾重重”。为此我在实践中梳理出几个策略与大家一起思考共勉。
一、“一境”----创设情境 激情引趣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一般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我们常常会对幼儿科探的过程和结果给予严肃正经的评价。比如在《蛋宝宝,站起来》活动中,让孩子们探索用怎样的方式可以让鸡蛋宝宝站的更牢。以往,我们教师总是直接评价出谁的方法好或不好。但如果我们能创设一个游戏性、趣味性的评价情境,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探究兴趣,还能让幼儿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科探能力。
让孩子们带上“鸡妈妈”的头饰,去看看自己的“孩子”(鸡蛋)有没有安全站立。当起鸡妈妈的孩子们一下子热情大涨,前后左右地评价起某某的蛋宝宝站地很牢固,某某的蛋宝宝身子一边倒了。
二、“二适”----适合适时 因材施教
科学活动是五大领域中最理性、严谨的领域;科学评价是幼儿科学活动中最无聊、严肃的环节,而我们的孩子还停留在最活泼、灵动的年龄上。怎样的评价适合本年龄阶段的孩子,什么时候评价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更大的兴趣?
(一)适合——适合年龄 符合目标
《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评价尽量不要理论性,专业化。比如在抽水机实验中,针对小班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我们不能以专业化的词语,压力、水压去评价孩子操作是否合理,也不能以枯燥乏味的语言去评价幼儿。当发现个别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将水压示意图给孩子看看。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来说,示意图比语言来的更有评价的说服力。
(二)适时——抓住时机 点石成金
评价并不是一个活动结束的标记,而应贯穿于整个科学探究过程。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有价值的观点、闪光点和困惑,进行适宜的评价需要。把握好评价的时机,对激发幼儿的科探兴趣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三动”----策动互动主动 灵活调控
幼儿科学活动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而评价是幼儿科学活动的一部分,如何调动幼儿评价的主动性,如何从单一的教师评价改为多元化评价等也都是我们需要探析的地方。
(一)策动——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
教师传统评价方式就是对幼儿科学活动后的一个结果给予总结性的简单评价。如语言上的:“很好!”“你真棒!”然而这些简单无趣的评价并不能促进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更好的发展。
1.过程性评价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更应注重的是幼儿的活动态度、多种试验方法的尝试、遇到困难分析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态度能力等,而不是一个原理。如在《如何让一张纸站立》科学活动中,一孩子想尽办法都没能让纸站起来,但教师没有批评他,反而对他不断努力探索的过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从此,这孩子在任何科学活动中都能激情饱满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来。
2.夸张的肢体评价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总是用抑扬顿挫、生动有趣的语气语态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见,小班幼儿的孩子更喜欢生动形象、夸张的表现形式。当孩子以热情饱满的状态投入到科学活动中时,教師就要以同样热情、夸张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科学活动。如当孩子兴奋地拿着杯子向老师展示自己试验成功的结果时。我们应该同样要用兴奋、热情的态度回应她。“哇塞,你简直是一个魔术师!(拍手,表情夸张)好神奇!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吗?”
(二)互动——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在科学活动中,评价交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适当放手教师评价者的地位,让孩子参与科学活动中的评价,更加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1.师生互动——自评为先 平等对话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探索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幼儿可以对自己在科学活动中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如在《吹泡泡》活动中,一孩子兴奋地说:“老师,我觉得自己是个小天才!你们都要用嘴巴吹泡泡,这样不卫生又不方便!”教师疑惑地问:“那你用什么办法吹?”孩子双手舞动着泡泡工具,在风的帮助下,泡泡一个一个地被“吹”了出来......
2.生生互动——他人评价 分享交流
同伴是幼儿最喜欢的交流对象,因为他们之间会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另外,幼儿的评价并不局限于语言,绘画、手势都可以作为幼儿之间评价的媒介。如在《不同的连接》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不同方式的拼接,拼接出了不同形状的作品。教师邀请小评委们通过“站队”(喜欢哪一个就站在哪个作品面前)的方式,评选出了本次科探活动中的最佳科探作品。
(三)主动——自主评价 乐于表达
《指南》中提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她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由此可见,怎样让孩子主动地去评价自己、同伴在科学活动的表现,一个宽松民主的交流环境至关重要。如在《人造雪》的科学小实验上,我让5个孩子为一组,鼓励幼儿对自己或同伴刚刚在实验操作中表现给予评价,主动评价的幼儿和被评价的幼儿都能获得一次小老师的称号。
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评价需要教师拥有很强的专业素养,需要我们挖掘出每个幼儿身上隐藏着的巨大潜力,充分突出评价方式多样化的理想状态。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让多元化评价活动成为科学学习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相信我们老师会将“评价”这把宝剑用的相当铮亮!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解读》,幸福新童年编写组,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
[3] 《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陆兰,背景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