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生姜发展研究
2019-10-21孙晓红
孙晓红
摘 要: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集调味品、加工食品原料、药用蔬菜于一体的多用途蔬菜作物。我国各地均有食用生姜的习惯,生姜是每个家庭每天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山东是产姜大省,潍坊是全省生姜的主产区,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进一步扩大与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高产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生姜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更为迅速,2018年全市生姜的种植面积达2.79万公顷,总产量172.6万吨,分别比2002年增长43.4%和1.14倍,主要分布在安丘市、昌邑市、昌乐县、青州市、坊子区和峡山区等地,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和聚宝盆,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开发价值。但从潍坊市生姜生产发展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快生姜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势在必行。
关键词:生姜种植栽培;产业转型;潍坊
一、生姜生产发展现状
(一)种植面积、产量水平、出口量均居全省、全国前列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50余个国家种植生姜,生姜进口国则多达150多个,我国是生姜生产大国,生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山东是全国生姜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生姜总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56%和70%左右。潍坊是全省生姜主产区,潍坊生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52.7%和54.6%,均居全省第一。全市生姜出口11.1万吨,占全市出口农产品总额的8%,居全省前列;亩产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居世界较高水平。
(二)种植布局向区域化、专业化、品牌化转变
2018年,全市生姜种植面积发展到2.79万公顷,设施栽培种植面积达到1.18万公顷。生姜种植面积为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占蔬菜种植面积的13.9%;目前生姜种植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4%;全市平均每户种植面积为0.02公顷;全市大姜种植相对集中在安丘、昌邑、昌乐、青州、峡山、坊子等县市区,其中,安丘市种植面积最大,为0.87万公顷;其次是昌邑市,面积为0.55万公顷,昌乐县种植面积为0.45万公顷,青州市0.35万公顷,峡山区0.24万公顷,坊子区0.15万公顷,其他县市区合计0.2万公顷。大姜种植呈现出了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如昌邑市主要集中在围子、石埠、饮马、都昌、卜庄、北孟等乡镇(街道),昌乐县主要集中在红河镇、营丘镇、鄌郚镇等。2016年,安丘大姜納入欧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2018年,“昌邑大姜”成为潍坊市首个被国家商标局认定的地理标志中国驰名商标。
(三)栽培品种多样,模式先进
为适应市场需求和设施栽培应用,潍坊市大姜生产品种逐渐开始演化,出现了昌邑金昌大姜、昌邑胖娃娃姜、安丘大姜、安丘黄姜、安丘小黄姜等品种,满足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出口国家对产品的需求,其中仍以金昌大姜和安丘大姜栽培为主。品种的多样化也带动了栽培模式的创新,全市大姜栽培模式由原来的露天种植、地膜种植向现在的中小棚、大拱棚种植方向发展。安丘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大姜超高产栽培模式和鲜食嫰姜栽培模式。
(四)生姜生产质量标准化水平提升
生姜主要是食品,大姜连年种植导致重茬病害加重,其产品质量一直被广大消费者怀疑。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潍坊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从“产”和“管”两个环节入手,狠抓生姜质量安全,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形成了网格化监管体系,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了农药登记备案和高度农药政府储配制度,出台了《潍坊市禁用限用剧毒高度农药条例》,从源头上加强了对投入品的监管。
(五)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加强
潍坊市大姜生产的主导力量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到2017年底,发展生姜专业合作社10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18家。农业龙头企业有5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5家。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和市场风险剧变,各类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出现抱团发展的态势,一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应运而生,“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得到普及。
(六)生姜市场体系逐步健全,产品运营出现多元化
近年来,全市大姜交易呈现由田间地头市场向专业批发市场集中的趋势。全市年交易量在5000吨以上的批发市场有10家,其中,国家级定点交易市场1家,专业批发市场9家,年交易量10万吨以上的市场5家。安丘姜蒜批发市场、昌邑宏大生姜批发市场等,已经成为全省乃至我国北方同类产品的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
二、存在的问题
潍坊市大姜产业虽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配套管理体制机制、配套生产管理技术等逐步健全完善,在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品牌意识不够强
潍坊市是山东生姜主产区之一,生产规模是济南市的5.9倍,与济南相比,潍坊市对大姜品牌的创建、维护和推广还有很大差距,虽然昌邑大姜已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但在品牌的宣传上远不及莱芜大姜。
(二)生姜加工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潍坊市的101家大姜专业合作社和56家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份额与加工份额占据了全市大姜生产加工出口的半壁江山,但合作社小而散、企业少而弱的现象依然存在。各类经营主体的加工产品仍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的高附加值效果没有显现。像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这样辐射带动能力强、竞争力强的企业还很少。
(三)大姜土壤恶化现象亟待改善
大姜是高产品种,需肥较多,在以前的生产中,由于广大姜农一直沿用旧有的品种,没有考虑引进新品种,使各种有害细菌长期在耕地中积累。再加上姜农文化水平低,不懂得改良土壤保护环境,在以前的生产中普遍重施化肥,有机肥使用相对较少,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急需进行土壤改良,推广配方施肥,恢复土壤健康。
(四)大姜价格波动剧烈
潍坊市生姜生产多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为主,农民种植生姜与否及种植面积大小均根据经验或上一年的价格而定,缺乏必要的风险预警机制,造成生姜产区种植面积年际间波动较大,再加上受国际生姜市场的影响,生姜价格也较不稳定,农民效益不稳。
三、生姜生产发展前景及建议
(一)生姜产业发展前景
近年来,生姜在国际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有了很大增长,许多超市现在都供应有机和常规生姜。东方菜肴正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而且生姜被广泛用于茶和餐点的制作中,消费量在过去两年中出现了轻微的增长。发展生姜生产具有客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可持续的,前景光明。
1.生姜药用保健价值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推崇
由于生姜的特殊风味和很高的营养保健食疗价值,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仍在逐年增加,尤其是按有机食品标准生产的有机生姜,产品更是供不应求,实现了优质优价,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
2.生姜加工产品日益增多,用途越来越广泛
生姜营养丰富,活性功能成分较多,是一种集调味品、食品加工原料和药用原料为一体的多用途蔬菜。目前,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正在研制以生姜为原料的生物医药产品;生姜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与产业化生产刚刚开始,生姜精油、姜黄素、姜蛋白等精深加工产品正逐渐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得到应用。
3.潍坊市生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蔬菜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多数发达国家蔬菜生产弱化,进口增加。因此,全球蔬菜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这为潍坊市出口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生姜发展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姜作为潍坊市主要的经济作物,加快生姜产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为此,笔者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与科研和营销单位的密切合作。要处理好与生姜营销单位的关系,积极引进电商、微商、直銷等生姜销售方法,不仅要卖得了,还要卖得好。二是积极做好生姜产品的精深开发。目前,我国生姜出口产品主要以保鲜姜为主,约占70%;其次为风干姜、腌渍姜、脱水姜、冷冻姜等。发展中国家生姜研究工作主要以提高产量为核心。因生姜的保健药用价值日益凸显,发达国家对生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成分的分离提取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如生姜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与产业化生产,生姜精油、姜黄素、姜蛋白等精深加工产品正逐渐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得到应用。要注重生姜深加工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产品质量和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三是要着重加强生姜功能、保健和药用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升其产品附加值。从目前大姜的品质来看,其离国际市场上某些特定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对此,当务之急是叫响、做大已有的安丘大姜、昌邑大姜区域公用品牌,积极争创“三品”品牌,将潍坊大姜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鼓励扶持相关生产加工合作社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鼓励扶持相关生产加工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打造合作社品牌和企业品牌。四是各级各部门要通过组织招商会、推介会、发布会、展览展示会等形式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以昌邑生姜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契机,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生姜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争创国家(生姜)现代农业产业园。五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以发展农业“新六产”为契机,鼓励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走产业联合、跨界联合、强强联合的路子,提升抱团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