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妇情绪失调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10-21顾思逸丁微朱子薇章梦一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2期
关键词:孕妇影响因素

顾思逸 丁微 朱子薇 章梦一

【摘 要】目的:分析孕妇情绪失调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而改善孕妇的心理状态。方法:选取徐州市各医院产科349名孕妇(孕周为3~40周),利用自行设计的心理问卷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整体上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的有114例(32.7%),其中情绪失调的有176例(50.4%)。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孕妇情绪失调心理影响显著的危险因子有:与公婆关系(OR=21.928,P=0.017)、医院住院服务的满意程度(OR=1.809,P=0.023)、怀孕中身体健康状况(OR=1.504,P=0.008)及孕次(OR=0.401,P=0.000)。结论:孕妇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尤以情绪失调为显著表现。可以通过改善孕妇与公婆关系、改进医院住院服务以及针对不同身体健康状况和不同孕次的孕妇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孕妇情绪失调状态,使其顺利度过围产期。

【关键词】孕妇;情绪失调;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225-02

情绪波动是生命里正常的组成部分;情绪失调指情绪不愉快、情绪不稳定与控制情绪差等,是病态的,可伴有生理症状,如失眠、无食欲等。抑郁,不论是间歇性的还是长期的,为最常见的情绪失调。而母亲孕期的抑郁会威胁孕妇及胎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分娩结局[1];还会导致生活質量降低,增加产后抑郁的危险。

妊娠作为女性一个重大生活事件,在妊娠期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本研究旨在对孕妇的情绪失调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改善孕妇情绪失调状态,减少孕期和产后抑郁的发生,使其顺利度过围产期。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2018年7月3日至2018年8月3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各三级甲等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年龄18~43(29.66±4.69)岁,孕期3~41周)作为调查对象。剔除智力障碍或有精神病史者,选入并完成调查的妇女共349例。

1.2研究方法

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孕妇年龄、孕期、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由研究者指导产妇完成问卷调查内容。研究者现场指导产妇填写问卷调查表后当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34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孕妇情绪失调心理影响显著的危险因子。若P <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妇心理健康状况

349例孕妇按照SCL-90评定,总得分多于160分,或任一因子分多于2分,需考虑筛选阳性,并进行检查。总体上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的有114例(32.7%)。其中各因子(除精神病性)的阳性项目数及得分见表2。可以看出,孕妇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尤以情绪失调为显著表现,其人数最多且得分最高。见表1。

2.2孕妇情绪失调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一般资料中年龄、职业、是否害怕生产、睡眠质量、饮食满意程度、与公婆关系、家人照顾满意程度、医院照顾满意程度、怀孕期间身体健康与否及孕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受教育程度、职业及与爱人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孕妇情绪失调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根据单因素分析孕妇情绪失调影响因素的结果,对其中影响显著的因素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发现对孕妇情绪失调心理影响显著的危险因子有与公婆关系(OR=21.928,P=0.017)、医院住院服务(包括医护人员和医院环境)的满意程度(OR=1.809,P=0.023)、怀孕中身体健康状况(OR=1.504,P=0.008)及孕次(OR=0.401,P=0.000)。

3 讨论

3.1孕妇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应引起关注

孕妇总体上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的有114例(32.7%)。尤以情绪失调(50.4%)为显著表现,大量孕妇情绪失调,反映了孕妇情绪不愉快、情绪不稳定与控制情绪差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有:①女性孕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会引起孕妇情绪波动;②随着胎儿越长越大,孕妇会出现腰酸、行动不便、下肢水肿等症状,会引起孕妇情绪变化;③本调查中122例(69.3%)害怕生产的孕妇处于情绪失调状态,可以看出大量孕妇对分娩有强烈的恐惧感;④变成一个妻子或母亲等角色转变会导致孕妇出现担忧、不适应等情绪。

孕期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导致难产、早产、产后抑郁症等,因此,孕妇心理健康应该受到关注。

3.2孕妇心理情绪失调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改善婆媳关系,能减轻孕妇情绪失调状况

与公婆的关系越好,孕妇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2],有研究表明,99% ~ 99.39% 的孕妇希望得到亲情支持[3]。本研究发现,与公婆关系越差,孕妇情绪失调程度越严重。因此,改善“与公婆关系”,能有效减少孕妇情绪失调状况,与张利卷等[4] 研究一致。各个家庭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对孩子的养育理念等不一致,会带来所谓的婆媳问题,给孕妇带来心理压力[5]。

3.2.2改进医院住院服务,包括医护人员的照顾和医院环境的改善,能有效减少孕妇情绪失调状况

①医护人员指导孕妇进行产后的形体锻炼,可帮助孕妇恢复体型,缓解孕妇情绪,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6]。

②医护人员应根据再妊娠孕妇不同孕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影响因素并进行分层管理,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使孕妇对怀孕分娩有科学的认识,树立做妈妈的信心[7]。

③医院应定期进行知识讲座,为孕妇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保健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保证孕妇顺利妊娠,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8]。

④医院就诊环境应安静整洁;住院环境应和谐温馨。避免出现喧哗吵闹,严禁吸烟。加强管理,避免出现扒手等现象,影响孕妇的心情。

3.2.3怀孕中身体健康状况,是引起孕妇情绪失调的显著因素之一

本研究表明,经历过保胎、患了妊娠疾病(糖尿病、妊娠高血压、贫血等)、怀孕前身体素质差或患病的情绪失调情况均比一直健康的孕妇严重。自身健康受损会增加孕妇的焦虑、抑郁等情绪[9]。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疾病等服用药物,会因为担心药物对胎儿和自身健康的影响而产生焦虑心理;②孕妇会经常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担忧怀孕的结果;③家人对下一代健康的期待会给孕妇带来心理负担;④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长期折磨着孕妇,加重其心理问题;这些慢性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胎儿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发生早产、新生儿低体重等现象[10]。

因此,医护人员可以①有选择性地使用更安全的药物;②指导孕妇的日常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全面;③对孕妇及时进行针对性心理调节,减少情绪失调的负性影响。

3.2.4初产孕妇与再妊娠孕妇情绪失调状况存在差异,应差异化对待

初产孕妇组情绪失调得分均显著高于再妊娠孕妇组,说明有经验的孕妇心理健康状况会较初孕妇好一些。一方面,她们对妊娠期所经历的变化都了解了,能较好地适应;另一方面,她们养育了一个宝宝,育儿经验相对丰富。因此,医护人员应着重宣讲孕妇产后育婴的注意事项和常识;家人应对初产孕妇情绪变化予以关注,及时沟通和交流,舒缓孕妇的心情。同时,医护人员和家人也要留意再妊娠孕妇的心理变化、关心孕妇,不能因为孕妇是再妊娠就放松了对孕妇的照顾。

参考文献

[1]El-Rafie MM,Khafagy GM.Gamal MG.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 during pregnancy on antenatal depression[J].Int J Womens Health,2016,8:53—57.

[2]聶旭刚,徐继红.备孕妇女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7,25(12):838-842.

[3]张雪梅.初产孕妇分娩期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齐鲁护理杂志,2014(8):79-80.

[4]张利卷,尹航,陈志红,等.初产孕妇和“二孩”孕妇妊娠压力的现状及对比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4):528-534.

[5]姜莹,葛璐,车浩流.孕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1):2528-2534.

[6]莫爱民.心理护理干预对独生女围生期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1):186-188.

[7]李美华,刘盛喃.初孕妇与二胎孕妇的心理状况探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8):144-147.

[8]王会民,张雅丽,邢恩鸿,等.围生期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生活质量及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52( 28) : 35-36.

[9]王 葳,尹晓辉,王晓霞.孕妇心理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28(3):252-254.

[10]国文慧,沈娴,程卫平.妊娠晚期孕妇心理压力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8(4):176-17

猜你喜欢

孕妇影响因素
如何消除预产期的焦虑心理?
妊娠剧吐如何进行饮食及心理护理
孕妇应如何摆脱消极情绪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这些孕妇任性有理
收拾行李
警惕孕妇缺乏维生素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