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矫正的策略
2019-10-21刘发春
刘发春
摘 要:幼兒在家庭中获得的呵护与宠爱,致使幼儿在集体生活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此种思想产生的行为偏差对集体生活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务必对此问题加以关注和重视,走进幼儿心灵,对幼儿需求做出充分了解,同家长保持紧密联系,通过集体的力量对幼儿加以帮助,以此使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能够有效矫正,培养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自我心理;行为矫正
前言:
现阶段,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表现获得人们的重点关注和重视。在感叹新时代幼儿聪明活泼的同时,也为其自我意识过于强烈产生担忧。当前,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之中获得过度的呵护与宠爱,使其存在着自私、任性、脾气暴躁、不懂得尊敬长辈等不良行为表现,此种偏离社会行为标准规范的情况,务必引起学校、幼儿教师与家长,甚至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加以有效矫正,以此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一、培养幼儿树立正确是非观念
大多数幼儿表现出的以自我为中心,主要是由于幼儿缺乏清晰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无法辨别分析是非对错,即便出现错误,以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坚持自己的想法。尽管幼儿位于家庭教育同样接触过部分是非观念的思想教育,不过由于幼儿心智以及父母过于宠溺等情况产生的影响,使得的教育成效微乎其微。因此,在幼儿教学阶段,务必重视对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行为的有效矫正,培养幼儿良好的是非观念。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清晰认识到对与错产生的后果。如,幼儿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引导,与同学共同参与活动时,可以快速完成任务,这是教师应告知幼儿此种行为的正确性,并对幼儿做出赞许与可定;若幼儿依然以自我为中心,不配合教师参与活动,或以自己意愿进行活动,则教师需对幼儿做出合理的惩罚,如将其单独隔离,或让其以自己意愿进行单独活动,使其能够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教师则可以告诉幼儿此种行为的错误性。此外,通过规则标准对幼儿自我心理与行为做出约束。教学活动中,幼儿表现对集体活动的顺利开展十分关键,规则标准则属于不可触碰的底线,应要求幼儿遵守标准规则,教师同样需树立榜样作用,以身作则。教学活动阶段,通过规则标准对幼儿加以有效约束,能够使幼儿对规则标准的权威性做出充分的认识,同时可以形成正确是非观念,以此对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行为做出矫正。
二、重视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通过积极宣传与教育,使幼儿家长能够形成科学教育观,以此使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家长对幼儿“爱”的程度应保证“适中”的标准,同时应做到理智。改变对幼儿需求方面不限制的做法,如物质享受等,同时应避免教育方面的顺从与迁就,切勿仅仅以幼儿而家庭关系的重心。因此,应使幼儿明白了解到不能仅仅想到自身,也要多为他人着想。并非自身的全部需要均能够得到满足,由于他们的存在,应该学会对自身加以克制。同时,应引导幼儿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对家庭劳动做出认识,并处理利索能力的小事。如为家长准备拖鞋等,使幼儿能够从自我中心走出来,学会尊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此外,应保证教育方法科学合理。家长应重视榜样作用,以此影响幼儿,使其懂得谦让,对幼儿以自我中心的行为做出相应的控制,使其可以多为他们着想。若幼儿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时,家长切勿操之过急,应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做出处理。
三、教育培养幼儿学会分享
教育幼儿属于漫长艰辛的过程,需教师与家长付出时间与耐心,以此使幼儿心智和自我意识得到有效提高。不过,并非表示仅需等待,同时可以对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做出矫正。作为教师,务必重视把握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曾有教育学者提出应使幼儿学会“将东西分一半给他人”,“一半”并不是数量方面,而是使幼儿了解到除了自身,同样存在他人,每个人均有着不同的需求,若幼儿形成此种观念,其便会学会与他人分享,便会使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得到有效矫正。基于此,幼儿教学阶段,幼儿并非天生就懂得分享,所以教师务必教会幼儿懂得分享,并引导幼儿如何去做。比如,幼儿共同游戏玩耍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将玩具等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并获得分享带来的快乐体验,以此使幼儿不在以自我为中心,使幼儿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结论:
综上所述,全则必缺,极则必反,对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行为的矫正同样如此。教育阶段,教师务必对幼儿做出科学正确引导,避免过度的介入幼儿身心成长,对幼儿心理加以科学矫正,以此使其叛逆、自私与任性等不良习惯得以改正。此外,教师还应同幼儿家长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学校、幼儿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力量,对幼儿开展良好的教育,使其以自我为中心行为得以有效矫正,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梁玉丽.小班幼儿活动中防止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16,15(10):125-125.
[2]殷梦娇.幼儿自私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其指导策略[J].快乐阅读,2014,,12(02):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