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下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2019-10-21於洪宇

大东方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主观身心幸福感

於洪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素养也在不断的提高。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关注人类潜能发展的学科,它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有关青少年积极心理的现有研究的梳理,为日后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青少年

1.引言

积极心理学最早是由Seligman提出的,他主张研究不应该只关注人的消极方面,更多的是要关注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人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并不是依靠外部的学习而获得的,更多的是我们本身所固有的,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积极的品质。它的主要领域涉及到三个方面:主观水平、个体水平、群体水平。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着正向的影响,能够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的角度下看待青少年,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从以下3个水平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2.主观水平上

2.1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状况的一个自主评价,对自己的生活的一种满意程度,其中主要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两个部分。有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屈阳阳提出自我和谐和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1],青少年可以提高自我和谐中的自我灵活性来提高自己的主观幸福感。黄竞指出青少年的体育运动情况对其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运动量越大的人,他的主观幸福感比运动量少的人要高[2],所以,在学校教育当中,要为青少年适当的增加体育运动活动。有研究者指出,只有满足个体的自主性需要的确亲社会行为才能拿够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金书文认为现阶段的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主要受到同伴信任程度的影响,同伴信任程度越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也就越高[3]。同时还有研究指出,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其主观幸福感的降低,因此,合理的干预青少年上网时间有利于其主观幸福感的提高。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影响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多种多样,未来对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提高应从内外因素共同下手。

2.2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在某种社会环境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产生的一种极度满足的感受。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这是个体对追求未来最高成就的人格傾向性,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不等同于快乐,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包含着快乐,但是它并不是由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快乐,而是起源于自身的心理感受,自我实现更多的是为个体带来积极的成长。然而目前对于自我实现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数是研究自我实现中的流畅体验。张博的研究结果发现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流畅体验的总分均与身心健康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4]。目前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体育运动对于流畅体验的影响,因此未来的研究更多的需要探讨自我实现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3.个体水平

3.1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指快乐的,使得我们想要去接近引发这些情绪的行为的一种情绪。每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都有着完整的情绪调节系统,使得人们既可以对消极的情绪进行调节,又可以利用积极情绪来激发人的潜能,使身心得到发展。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情绪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研究指出如果青少年情绪性提高以后,那么父子依恋程度对青少年同伴依恋的影响作用将会降低。王玉龙对于青少年的自我惩罚研究指出,青少年的自残行为与其内疚程度有明显的负相关,但是与其羞耻感有明显的正相关。因此,降低青少年的羞耻感可以显著的避免青少年的自残行为。姜振丽指出青少年学业情绪与学习成绩有着显著的相关,正向的学业情绪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从而得到更好的学业成绩[5]。目前的研究多数是以正常的青少年为背景,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的探讨积极情绪对于异常行为青少年的影响。

3.2自尊

自尊是指个体对于自己的一种评价,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感受。自尊可以分为高自尊和低自尊两种情况。高自尊下,个体对于完成困难的事情有着充足的信心,当失败以后也不会产生自卑的情绪;低自尊却与它相反,个体不会将失败归为外部因素,更多的是归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大多数研究把自尊当做一个中介变量,来考察它对于其他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刘真的研究指出父子依恋水平与青少年的社交焦虑障碍有着显著的相关,同时自尊在两者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可以通过提高青少年的自尊水平来降低其社交焦虑。有人对暴力行为的研究指出留守青少年的校园暴力程度与自尊水平有显著的关系,自尊水平可以预测暴力程度。董蓓的研究表明自尊程度越低,学习拖延的程度就越高,同时,自尊程度越高,时间管理倾向也就越高[6]。因此,自尊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自尊的发展也影响着未来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提高青少年的自尊可以有效降低在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的了解自尊的内在机制以及如何提高自尊水平。

4.群体水平

4.1感恩

积极心理学提倡探讨积极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感恩。无论是东方文化环境还是西方文化环境,人们都将感恩看作是一种良好的品质。Emmons认为感恩是建立在个体对于外界正性刺激有意的感知上。因此,感恩实际上是一种受惠者对施惠者的一种理解和认识。感恩可以给身心带来积极的变化,所以常有感恩之心的人更加幸福。殷颢文的研究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感恩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感恩与社会适应呈正相关[7]。所以,在学校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感恩教育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适应学校的生活。张生娜的研究指出亲社会行为与外显感恩水平显著相关,同时,外显感恩水平对亲社会行为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8]。王宏伟的研究表明感恩主要是通过影响其积极应对方式来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研究提示我们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教会青少年如何积极的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邱会霞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表明感恩不但可以提高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还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幸福感水平,从而让其感知生活中的更多价值和快乐[9]。因此,提高学生的感恩水平,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未来的研究应更多的关注多种不同的环境下,感恩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同时探讨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

4.2宽容

宽容是一种针对于冒犯行为主体的原谅,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宽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适应性调节,另一个是自我牺牲。现阶段,在青少年宽容领域的研究比较少,大多数是以成年人或者大学生为被试做的相关研究。McCullough提出宽容水平低、报复感强的人在主观幸福感上拥有着较低的水平。所以,宽容在缓解人际关系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McCullough指出,宽容不仅使人们拥有更多的亲密关系,同时,宽容也可以拉近伤害者和被伤害者之间的距离,越是宽容道德学生,其主观幸福感越高[10]。也有人指出在青少年中人际宽恕有利于心理健康。一个人的宽容程度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多个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抱有宽容的心态,那么他就会拥有一个较为健康的心理水平,这也提示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宽容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未来的研究应更多的探讨多种变量之间与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因果关系,为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

5.总结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有相关研究证实了积极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传统的学校教育通常仅仅关注学生的弱点和不足,这明显不符合当下青少年发展的要求,所以,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要更多地注重对学生的宽容、自尊、感恩等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同时,学校老师还要挖掘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方式。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具体的学校教育当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屈阳阳.青少年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探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8,32(06):83-86.

[2]黄竞.浅析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幸福感的相关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2):115+114.

[3]金书文.同伴关系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06):76-79.

[4]张博.7-18岁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中流畅体验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

[5]姜振丽.青少年学业情绪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及干预建议[J].学理论,2018(12):229-230.

[6]董蓓.高中生自尊品质、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7]殷颢文,贾林祥,孙配贞.学校联结在青少年感恩与社会适应间的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01):69-71+75.

[8]张生娜.感恩与亲社会行为:认知评价和自我价值感的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8.

[9]邱会霞.高中生感恩、生命意义和幸福感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7.

[10]李湘晖.大学生宽恕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主观身心幸福感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后印象
画与话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对立与存在
给身心降个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