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9-10-21陈剑南
陈剑南
摘 要:很多时候,人们对历史课总是有着一种定势思维,一提起历史课,脑海中就显现出“史实”二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认为上历史课不需要过多的探究,识记在历史课上勾画的重点知识才是重中之重。因此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由认知偏差而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然违背了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念。因此,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而展开深刻探讨,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稳步发展贡献一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教学培养
引言:
新时期,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旗下,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成为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发展的潮流。然而,在当前,仍有一些问题和缺陷存在于我国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它们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本文就从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讨论。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中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育观念落后。通常情况下,绝大部分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都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落后的教育观念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态度。在历史教师眼里,历史学科在初中所有学科中占据副科的位置,没有语文、数学、英语重要,因此对教学效率的高低似乎也并没有很在乎。同时,他们对历史课程存在认知偏差,忽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活动,只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消化知识[1]。长期下来,历史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有效提升。第二,教学手段传统落后。受上述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也充满传统的气息。在很多教师教学的课堂中,不难发现,依靠历史教材并直接用语言讲述是极其普遍的现象。一节45分钟左右的课堂,教师就讲了四十分左右,呈现出的就是一种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听课方式也就局限于聆听,久而久之,就极易造成听觉疲劳,不仅会失去听课的耐心,而且也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课堂效率大大下降。总而言之,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都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而无法自拔,他们不愿在新时期做出新的尝试,不愿跟随时代的发展踏入教学改革之路,从而导致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越来越低。
二、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不断提醒和教育学生懂得质疑提问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力量,利用好自己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2]。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学行为来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通过教师的影响来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无时无刻提醒学生要力争做一个善于质疑、敢于提问的人,要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就及时提出来,并对不同的知识点勇于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只有教师先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并把它渗透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然后影响学生也注意和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才会让自己培养出的学生具备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
(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开放式课堂气氛
比起一堂以教师为主宰力量,学生听命于教师的指示的课,一堂充满欢声笑语、民主平等的气氛的课更加受学生的喜欢,也更加符合现代化教育所提倡的要求。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进而让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放下紧张的情绪,以积极活跃的心态来面对历史课。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不再局限于教师的控制下,而是让学生有问题就提出来,并鼓励学生表达出来,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然后引入这节课的学习。同时让学生听完故事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相应的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对这节课的认知更深一步,也为教师后面教学环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通过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若要让学生在历史课上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培养,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这不仅会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思想,对他们的价值观、个人品德、人文素质进行培养[3]。以人教版初中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红军长征的纪录片,让学生认真观看,深刻体会长征精神。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先提出问题,如“请学生畅所欲言你学到的长征精神有哪些?”“新长征路上,我们脚下的路该怎么走?”“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长征精神?”等等。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得到思维的拓展,经过思考后进行回答。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更深的探究,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自主发言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看法,实现了对问题的有效解答,从而培育了他们的家国情怀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要改变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而且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发他们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相关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与回答。从而使得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唤醒和培养下,爱国情怀和个人品德素养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瑜君.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1):130-131.
[2]姚春蕾.注重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刍探[J].成才之路,2018(21):47.
[3]郭紅莲.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5):89-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