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增收 强产业 促发展

2019-10-21陈万祥毛雄优包万福柳思佳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增收脱贫发展

陈万祥 毛雄优 包万福 柳思佳

摘要:安龙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为实现2018年减贫摘帽,县委政府充分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生态资源优越,交通区位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有发展传统生猪养殖产业的优势和基础,引进龙头企业,采取“政府引导+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引导培育生猪养殖产业发展成为本地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快速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解决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缺龙头企业带动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了一整套产业扶贫运行机制和發展模式,供借签和参考。

关键词:增收;脱贫;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2.107

0引言

安龙县位于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滇桂黔石漠化区,属国家级贫困县。安龙县是民进中央定点帮扶县,2016年经民进中央引荐,招商引资,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公司合作开发生猪养殖产业助推进安龙脱贫攻坚,为安龙县如期实现减贫摘帽发挥积极主导作用。安龙县生猪养殖产业创产值6200余万元,家庭农场收益达600余万元,直接参与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480户5268人,人均1700余元,占脱贫总人数21.67%,直接解决农户就业86人,其中贫困户就业28人。参与贫困村建设、捐赠物资约15万元,间接带动当地带劳动力输出2500余人。安龙温氏畜牧产业已经成为安龙县脱贫攻坚新生主导产业之一。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百姓增收脱贫,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工作关注的重点。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方调研,认为安龙县土地、气候、生态资源优越,交通条件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发展传统生猪养殖产业的优势和基础,若加以引导,可培育成为本地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快速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但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缺龙头企业带动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因此,得到民进中央和省、州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帮助引进国内500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力助推安龙扶贫产业发展。

2016年8月30日,安龙县温氏生猪养殖一体化产业精准扶贫项目正式落地安龙。项目总投资为8.3亿元,其中温氏集团投资5.3亿元,安龙县筹资3亿元。规划建成年产饲料18万t的饲料加工厂1个、年共产50万头商品仔猪的种猪场3个,配套建成行政技术办公楼1栋(物流和技术服务中心),带动建成200个家庭农场(其中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农场100个),达到年出栏优质商品猪50万头,产值达10亿元以上规模,实现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的目标。

1采取的措施

安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这个项目作为全县产业“一主三辅”农业产业重点打造,从顶层设计、资金支持、基础设施、组织机构等方面给子全方位支持和保障,采取多项措施强力推进项目实施。第一,“政府输血”强基础。采取“政府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模式,整合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产业扶贫子基金1.1亿元,惠农贷资金1亿元,涉农项目资金0.51亿元,部门和社会资金0.39亿元,共计整合扶贫资金3亿元用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企业输血”强产业。以安龙温氏畜牧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采取“全产业链”打造、“保姆”式服务,组织订单式生产,合同定价回收,无息垫资种苗、饲料、兽药和全程跟踪技术服务和指导。第三,“自我造血”强本领。采取“13013”产业扶贫模式(1个家庭农场,年出栏生猪3000头,带动30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培育3个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归村集体所有,县、镇、村平台公司负责经营管理,贫困农户融入产业建设,通过技术托管,培养本地新一代产业农民,解决目前村集体(合作社)缺资金、缺技术、缺饲养管理员、缺管理经验等问题;建立“前3年将所得纯利润的60%用于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30%用于平台公司的还款与管理,1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后3年将所得纯利润的60%用于平台公司还款与管理,30%用于扶持返贫贫困户,1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家庭农场持续稳定收益,逐步壮大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实现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目标[1]。

2现状

在民进中央和省、州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项目一期工程100个精准扶贫示范农场,开工103个,主体完工98个,投产43个,在建60个。覆盖全县85个贫困村,对接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2914户9465人,现饲养优质商品猪64500余头,出栏34800余头,创产值6200余万元,家庭农场收益达600余万元;建立产业化经营公司(合作社)101个(县级1个、村级95个、个体5个),贫困户社员2914户9465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业(饲养管理员)321人,实现了产业扶贫“人、场、户”融洽。与之配套的第1个种猪场普坪种猪场已建成投产,达月提供商品猪苗16000头规模。第2个种猪场戈塘种猪场建设进度已达45%,2019年底可建成投产。公司总部饲料厂和技术服务中心已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8月建设投入使用。2017-2018年产业已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480户5268人,人均1700余元。其中2017年产业分红81.6万元,扶持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264户1080人,人均增收755元;15个贫困村村集体有资产,有集体经济积累3万元以上。2018年产业分红814.4万元,扶持建档立卡精准贫困1216户4188人,人均增收2000元;70个贫困村村有资产,有集体经济积累3万元以上。“大扶贫、大产业、大增收”产业扶贫格局初步形成,为安龙县2018年贫困村出列28个,脱贫2392户880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9%,如期限实现减贫摘帽奠定了重要基础。

3发展成果

在1年多的项目实施实践中,安龙县逐步形成了自身产业扶贫发展的新亮点。一是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13013”产业扶贫模式和“政府+龙头企业+县、村平台公司(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贫困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三方共赢,形成了“政府输血”强基础、“企业输血”强产业、“自我造血”强本领的产业扶贫新格局,解决了多年来安龙县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缺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实现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双赢。二是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依托温氏集团的技术、管理和市场优势,提升传统产业装备和管理,用现代农业企业发展理念,将安龙县分散经营的农户捆绑在一起,通过一整套养殖管理体系、疾病防控体系、服务与监督体系,对农户提供精细化服务,化解各类养殖风险。在复杂的产业链中,农民成为产业链其中的一环,降低了传统农业分散生产经营的风险,稳定了农民收入。三是培养了新型职业农民(养猪能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温氏集团除安排技术人员定期定点到现场对农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还帮助合作农户升级改造家庭农场设施设备,促使农户学习使用现代农业装备和设施,在提升产业生产水平的同时,促使农户与时代发展相同步,由普通农户转变为掌握现代养殖技能的行家能手和管理者,长期获得稳定收入。四是合作收益有了保障。温氏集团承诺保底毛利为190~240元/头(饲养成绩越好,毛利越高)。对去年投产的22个家庭农场跟踪统计监测显示:共饲养商品猪36704头,存栏18200头,出栏16049头,产业销售收入达3019.619万元,家庭农场养殖毛利润为233.85元/头,纯利润100元/头以上,家庭农场年纯入达30万元以上。2019年采取加强指导和监管,实现了每个场纯收益33万元目标。五是增强了贫困农户内生发展动力。有养殖技术和养殖能力的,可作为致富能人成立合作养户,与公司合作直接获取代养费。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可优先安排到家庭农场务工获取劳务费;无劳动力的,可将扶贫资金以“量化人股”方式成为“股东”,参与家庭农场利润分红。贫困农户还可根据自身发展意愿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多种选择充分调动了贫困农户发展积极性,激发了贫困农户内生发展动力。43个已投产的家庭农场实践证明,解决农民工(饲养员)就业86人,其中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26人,人月工资收入3000~4500元,年收入3.6万元以上。贫困户家庭成员人场务工,家庭年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实现当年就业当年脱贫目标[2]。

4前景规划

1年多的扶贫成效和产业发展前景,极大增强了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干部群众发展产业扶贫的信心和底气,下一步计划:第一,将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建设,搞好服务。确保已建成的103个家庭农场全部投人生产运行,确保实现产业分红3000万元目标。第二,从产业化全域发展考虑,防范降低养殖业疫病风险,新增建设生猪屠宰冷链加工物流中心和有机肥深加工建设项目,实行资源化有效利用,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第三,超前谋划,作好第2批100个家庭农场建设规划和建设资金筹资谋划准备工作,创建品牌,“黔货出山”,做强做大生猪产业。第四,走种养结合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路。将生猪产业与食用菌、蔬菜、中药材、花卉、精品水果等特色农产业有机结合,粪污、废弃菌棒、农作物秸秆资源有机肥化利用,减少杜绝农业污染,形成种养一体化有机生态农业体系[3]。

5结束语

“产业新、农村兴”,安龙县将继续做强做大本地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全县“一、二、三”产融洽发展,确保脱贫贫困户“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稳步巩固提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群众获得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宇,生猪产业前景发展展望[J].新农业,2019(3):60-61.

[2]吴涛,王金利,郑业鲁、我国生猪产业标准化的现状和发展对策建议[J].猪业科学,2018,35(6):121-124.

[3]钱志春.生猪产业化发展探讨[J].畜禽业,2018,29(5):69,71.

猜你喜欢

增收脱贫发展
区域发展篇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唐县精准发力助推精准扶贫
关于内蒙古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
浅析铁路机务系统增收创效
图说共享发展
浅析当前农民增收问题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