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
2019-10-21胡红梅
胡红梅
摘要:该文主要探讨非洲猪瘟的防控方法。通过分析非洲猪瘟患猪的临床表现,总结非洲猪瘟的表现特征,提出有效的防控方法。结论: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的病原体特征、流行病学特点、致病机制均有其独特的表现,可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非洲猪瘟在进行防控及鉴别诊断时,应进行有效的诊断并实施有效的防控,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非洲猪瘟;表现特点;防控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2.005
0引言
近年,我国的生猪养殖业得到迅猛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生猪的健康程度直接关系生猪的生存情况,决定猪肉的综合品质,而猪肉的综合品质是決定猪肉销量的最主要因素,成为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非洲猪瘟对养猪业危害极大,被称为生猪养殖业的“头号杀手”,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对非洲猪瘟进行防控,由于非洲猪瘟与某些猪类疾病在特征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鉴别诊断是关键,而针对不同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控也十分重要。本次重点对2018年8月我国首发非洲猪瘟以来全国发生的非洲猪瘟的情况进行整体描述,特别是对我国非洲猪瘟的发病情况、感染途径、流行特点等进行分析,进而探讨非洲猪瘟的防控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我国各个省市对非洲猪瘟进行鉴别诊断及防控的近1年的情况作为参考资料[1]。
1.2方法
参考临床资料,分析非洲猪瘟患猪的临床表现,总结非洲猪瘟的表现特征,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方法。
1.3观察指标
将患猪的病原体特征、流行病学特点、感染途径、致病机制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结合上述观察指标,将有关资料分为2类,即计量资料(百分率表示)和计数资料(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采取对应的卡方和T值检验,最终得到P值,统计学有意义标准为P<0.05。反之则差异不明显,无意义。
2结果
2.1非洲猪瘟与普通猪瘟鉴别诊断
2.1.1病原体特征
(1)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的病原体是一种DNA病毒,粒子主要呈现为五边形或六面体,直径区间为175~215nm,病毒外部被囊膜包裹,内部结构为同心圆[2]。
(2)普通猪瘟。普通猪瘟病原体直径区间为40~50mm,病毒核衣壳直径约为29nm,病毒外部有呈突起状态的囊膜,且长度区间为1.12~1.17g/mL。
2.1.2流行病学特点
(1)非洲猪瘟。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烈性外来疫病,其强毒力毒株对生猪致病率高,致死率100%,非洲猪瘟的病毒比较容易被破坏。该病的致病病毒在60°C下、10min被灭活。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动物不感染该病毒。患猪的体液、组织、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可作为传染源,患猪使用过的器具、污染的饲料、猪肉制品均具有传染性,常见的传染媒介有猪虱、软蜱等。非洲猪瘟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只能采取扑杀净化措施[3]。
(2)普通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猪传染病,猪是猪瘟的唯一宿主,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与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传播媒介为病死猪肉、空气、宠物、昆虫、机械等,猪瘟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因此感染初期不易发现。预防猪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猪瘟疫苗。
2.1.3致病机制
(1)非洲猪瘟。口、鼻、蜱虫、患猪体液、被病毒污染的饲料水源泔水等均是非洲猪瘟常见的传染途径,病毒进人患猪体内后,首先感染扁桃体和颌下淋巴结,随后随淋巴、血液传播至身体各个器官,使病毒快速繁殖,感染后1周可出现病毒性败血症,患猪会出现出血、肺泡水肿、死亡等情况。
(2)普通猪瘟。消化道、鼻腔粘膜是猪瘟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眼结膜、皮肤破损、黏膜等是较为少见的感染方式。病毒进入患猪体内后,首先感染扁桃体,随后扩散至周围的淋巴结组织,再通过淋巴传播至外围血液、脾、骨髓、小肠壁等位置,感染1周后,可见全身皮肤出血。患猪会出现出血、循环系统紊乱、死亡等症状。
2.2防控方法
(1)第一,对进口猪肉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疑似病猪肉进人国内。第二,养殖户一旦发现生猪出现不明原因死亡且有猪瘟类似症状,要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阳制猪群移动,一旦确诊,对疫点内的所有生猪进行封锁、消毒、扑杀,并对病死猪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能的感染物使用苛性钠溶液进行严格消毒。第三,严禁从疫区调运生猪,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饲养生猪,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猪场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及消毒工作,灭软蜱、蚊蝇并及时清理猪舍环境,保障猪舍的卫生,提高场所的生物安全。第四,加强生猪调运、生猪产品流通、加工和餐厨剩余物饲喂监管,加大疫情排查、监测、流通环节监管、屠宰环节自检、抓实生猪产地检疫、落实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措施等重点工作环节,持之以恒地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第五,对于未发病的猪舍,要进行严格的疫病检验及预防,在新购种猪时,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同时隔离观察,确保其无疫病。保持猪舍的日常通风,同时做好夏天的降温及冬天的保暖工作。第六,饲料预防。在猪的饲料中添加盐酸土霉素或泰乐菌素,禁止饲喂泔水、餐厨剩余物,同时,定期对生猪进行猪蓝耳病、猪瘟等疫病的免疫,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2)防控非洲猪瘟,重点是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做到“五要四不要”。“五要”:一要减少场外人员和车辆进人猪场;二要对人员和车辆人场前进行彻底消毒;三最好对猪群实施全进全出饲养管理;四要对新引进生猪实施隔离;五要按规定申报检疫。“四不要”:不要使用餐馆、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喂猪;不要散养散放,避免家猪与野猪接触;不得从疫区调运生猪;不得对出现的可疑病例隐瞒不报。
(3)加强综合的防控措施。首先,应加强对非洲猪瘟疫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一般症状有所了解,以便及时发现疫情并控制疫情传播;其次,养殖户应杜绝非专业养殖人员进人养殖区域,如必须进入则应进行严格的消毒;最后,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非洲猪瘟的科学研究力度,虽然研究显示非洲猪瘟病毒血清型十分复杂,但目前研究分析,在我国流传的非洲猪瘟的病毒血清型相对固定,因此研制疫苗或血清是目前避免非洲猪瘟在我国发病的最佳途径。
3讨论与结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我国生猪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我国是食用猪肉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猪肉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我国人民的餐桌上,由于猪肉肉质鲜美、烹调方法众多,因此受我国人民的欢迎,许多养殖户选择了生猪养殖。非洲猪瘟是生猪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生猪的健康,而且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别诊断及防控。
本次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的病原体特征、流行病学特点、致病机制均有其独特的表现,可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非洲猪瘟在进行防控及鉴别诊断时,应进行有效的诊断并实施有效的防控,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病率,并且降低患病猪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荣连、中小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N].河北科技报,2019-05-28(B07).
[2]宋顺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思考[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3):35.
[3]杨启军.在“后非洲猪瘟时代”防控对策与思考[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