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气肿疽流行病预防及治疗
2019-10-21阿米娜·毛依冬
阿米娜·毛依冬
摘要:羊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羊在发生该病后主要表现为组织坏死以及水肿等症状,呈现出败血症型,常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文针对羊气肿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旨在帮助养羊场进行该病的防控。
关键词:羊气肿疽;流行病学;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2.085
0引言
羊气肿疽由于发病率较低,在临床上常被忽视,导致疾病会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而且在一些地区发病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没能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导致疾病不断流行传播。
1病原
该病的病原为气肿疽梭菌,这是一种多形性的细菌,多呈两端钝圆形。通常单一存在或成双存在,没有荚膜生成,其鞭毛可进行运动[1]。其能形成芽孢,芽孢为圆形。在菌体内的中部位置,菌体表现为梭状。本病原经革兰氏染色后呈不同的颜色,病料中的菌和经培养基培养出来的一些幼龄菌在染色后呈阳性。但培养后的老龄菌多呈现革兰氏阴性。本菌为厌氧菌,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为37°C,最适宜的环境酸碱度为7.3左右。当环境温度达到或者超过45C时,病原菌就停止生长。
2流行病学
本病原的流行范围较小,常呈现散发流行,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但在每年春夏之交和夏秋季节最容易发生[2]。本病的传染源是发病羊和隐性携带病原的羊,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当发病羊死亡后,其体内分布于肌肉、组织、内脏以及体液中的病原菌形成的芽孢就会持续向周围排放和传播,由于芽孢具有较强的环境抵抗力,能在土壤中存活数年。当芽孢对放牧地的土壤、饲料和饮水等造成污染后,就会通过消化道进入健康羊的体内,通过受到损伤的消化道黏膜进入机体内,形成感染。该病还可以通过外伤和吸血昆虫的叮咬而引发感染。该病的易感动物为羊,但不同品种的羊对病原的敏感性不同,通常绵羊的易感性较强,而山羊的易感性较低,很少感染发病。
3临床症状
羊感染气肿疽病后,主要表现为其身上多处皮肤发生局部肿胀,尤其是在其颈部、胸部和前后腿部都表现明显。发病羊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常在口角处流涎液,涎液还伴有一些泡沫状。在颈部和胸部出现的肿胀具有明显的疼痛感,指压有捻发音,说明其中有大量气体。敲击时有微弱的鼓音。发病羊还表现为不愿行走或在行走时步伐异常。死亡的病羊在其发病部位会出现炎性肿胀,尸体很快就周身坚硬,在较短时间就会变的腐败和膨胀。鼻腔和口腔内均有泡沫状液体流出。
4病理变化
对发病羊进行病理剖检,可见其皮肤变成黑色、变硬,很快就会出现腐烂。出现肿胀的部位表现为黑色,但周围皮肤表现出红或黄色。切开病部时,皮下组织有红色或黄色的胶性渗出物,混杂出血点和气泡[3]。淋巴结部位出现肿胀,有大量出血点,还会表现出体液浸润情况。淋巴管出现肿胀,切开后可见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气体和一些淋巴液。在发病羊的胸腔和腹腔中积有一些红色液体。肺脏的小叶有水肿和胶冻样物质浸润情况。胸膜和心包膜上有纤维素样渗出物沉积,外观为灰红色。肝脏变的松软、质脆,切開后,切面会有黄色的坏死灶。胃部和小肠部也有一些出血点,或者出现红肿现象。
5疾病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可以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技术。常用的实验室技术为染色镜检。具体为从病羊的肌肉、积液以及肝脏等内取病料涂至载玻片上进行染色镜检。在视野中发现有单个和2个一起、没有荚膜的梭菌,在其中央有芽孢。且通过不同时间的培养,革兰氏染色结果不同。这样结合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对本病做出确诊。
6预防与治疗
6.1预防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通过对羊群接种疫苗和消灭周围环境中的病原进行预防。本病具有适合疫苗,通常是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进行疫苗接种,接种的疫:苗为气肿疽甲醛菌苗和明矾菌苗,2种任选其一接种,主要是疫区的羊群进行接种。接种疫苗时,皮下注射1mL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期为6个月。当有羊只发生该病时,要注意立即对羊群进行检查,发现病羊应该立即进行隔离,防止传染源持续排毒。对发病羊的粪便、尿液以及使用的垫草等要及时进行处理,最好采取焚烧和深埋的方式。尤其是要禁止对病羊进行剖检和食用。被粪便和尿液等污染的牧场不宜进行放牧,尤其是在牧场中的低湿地区。对疑似发病羊应该立即注射气肿疽血清进行治疗。在使用后没有出现其他症状,可以间隔7d后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甲醛灭活疫苗。此外,羊群在饲养中要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确保其不受到应激。羊舍要清洁、干燥和卫生,并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保暖降温措施。羊群要饲喂营养丰富的饲料,这样可以增强其自身免疫力,防止病原的感染。养殖场要制定日常消毒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严格消毒,羊的圈舍内消毒不能留有死角。这样可以减少环境中病原菌的数量,减少病原感染。
6.2治疗
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3种方式进行,即抗生素治疗、对症放气治疗和手术治疗。由于发病后表现出发病较急、病程短的情况,因此一旦发现有羊发病应该立即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这样可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应该进行对症放气治疗。对羊身上发病肿大的部位进行放气,使用16号针头,将其插人肿大的部位后用手挤压针头周围的气体,促进其排出。当气体排出后,在病羊的皮下或肌肉等处注射甲醛或高锰酸钾溶液,浓度分别为0.1%和0.2%。另外,还可以使用普鲁卡因溶液进行注射治疗,使用的浓度为0.25%~0.5%,使用青霉素对其进行溶解后在脓肿周围进行分点注射,这样可以有效杀灭肿大周围.的病原菌,促进疾病的恢复,避免复发。对于发病严重的病羊,可以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手术时,在其皮肤上切开1道切口,将切口内的气体释放出来,而后将其组织内的坏死部分一并切除。在切除后使用高锰酸钾或者双氧水对伤口进行清洗,使用的浓度分别为0.2%和3%。清洗后伤口不需要进行包扎,将其充分暴露于空气中,可以避免适宜厌氧的气肿疽梭菌的繁殖。如果病羊的肿胀部位在腿的中间,在切开前应该使用绷带将肿胀部位上方扎紧,这样可以防止病原向身体部位进行蔓延。在对病羊进行手术后,还需要使用青霉素、土霉素或者磺胺类药物对本病进行治疗。多种方法同时使用,可以提升治疗效果。
7结束语
羊气肿疽流行病对羊养殖产业危害较大,因此要综合分析该种疾病,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有效防控,促进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霞,羊气肿疽流行病的预防与治疗[J].畜禽业,2019,30(4):72.
[2]张永慧,羊气肿疽流行病预防及治疗[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3):115-116.
[3]张雪.浅析羊气肿疽流行病的预防及治疗[J].山东畜牧兽医,2019,40(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