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2019-10-21董世晓刘培彩杨秀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3期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心血管内科预防措施

董世晓 刘培彩 杨秀

【摘  要】目的:根据实例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对不安全因素的整理分析总结出有效的防范对策,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不断分析不安全因素并做出总结工作,制定防范对策,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包括在各个方面,比如患者不配合、医务人员操作不当、医院管理力度低等,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比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了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安全性,必须高度重视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准确收集和分析不安全因素,并及时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确保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安全性。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91-02

心血管疾病与其它疾病不同在于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发病率,在中老年群体中,心血管疾病是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肌能逐渐减退,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将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在老年群体中的心血管疾病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较多,所以需要医务人员高度重视,并认真分析不安全因素,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将根据我院实际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制定防范对策,详细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在51~78岁,平均年龄(64.5±3.25)岁;先天性心脏病10例,冠心病18例,心肌梗死22例。在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48~82岁,平均年龄(65±4.12)岁,先天性心脏病12例,冠心病17例,心肌梗死21例。研究之前均对患者以及家属详细介绍具体情况,并取得了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100例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基本上无差异(P>0.05),差异不明显可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在患者入院后详细介绍入院指导、医院详细情况介绍、用药和出院指导。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性制定防范措施,具体内容如下:发放心血管疾病宣传手册,通过视频和座谈的方式向患者以及家属详细介绍心血管疾病,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让患者详细了解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沟通技巧、实际操作技能和护理理论知识;不断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

1.3 观察指标

护理周期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整理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和护理差错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给予研究,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进行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率(%)的方式进行表示,应用x2检验,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护理周期结束后,对照组心血管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0%(10/50),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16%(8/50);观察组心血管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4%(2/50),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2%(1/50),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护理人员因素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护理专业技能不足,整体素质偏低[2]。心血管内科本身就存在较大的难度和繁杂度,尤其是工作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烦躁和厌烦心理,并间接性影响到患者的护理。长时间工作导致护理人员责任心下降,不完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患者病情变化了解较差,导致护理部安全事件发生。

3.1.2患者因素

除了护理人员因素以外就是患者本身因素,主要表现为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患者配合度极低,导致护理人员护理过程艰难[3]。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如果患者不能完全按照医生叮嘱内容进行治疗,很容易引发不安全事件。此外还有部分患者不完全了解心血管疾病,没有预防意识,所以也会发生不安全事件。

3.2 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预防对策

3.2.1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整体偏低,从而导致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所以才会发生一些不安全事件,且也是不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定期培训,制定全面系統的培训计划,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4]。另外还需要培训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确保在护理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防止不安全事件发生。

3.2.2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患者的依从性和信任是决定护理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提高护理效果,就必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依从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清晰了解到心血管疾病,以及护理对疾病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相信护理人员,并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5]。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患者的抵触情绪,防止护患纠纷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患者本身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护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全面分析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将护理不良事件和差错事件控制在最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分析不安全因素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值得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毛延迪.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 (30):304.

[2]曹冬梅.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饮食保健,2018,5(37):159 -160.

[3]叶陈芬.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饮食保健,2018,5(33):121 -122.

[4]王彩红,周丽敏.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饮食保健,2018,5 (15):196.

[5]吴小平.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6):133-134.

猜你喜欢

不安全因素心血管内科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