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9-10-21秦文静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德育教育

秦文静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授科学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点点滴滴、日积月累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让道德水平同步提高。生物科学作为21世纪的领头学科,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更是责无旁贷。

关键词:高中生物;德育渗透

说到德育,立刻會想到政治课,而生物学科毕竟有理科特性,学生能想到的无非是精细的细胞结构和严密的遗传推理,往往忽略了德育方面的作用。因此,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并且要渗透的自然、恰当,无形之中就对教师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更好的进行德育渗透,以下是我一些浅薄的思考与研究,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无疑是德育教育的首位:如1965年,我国成功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打破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界限,极大地推进了人类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和应用;1999我国虽然只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任务,但是却为全人类共享人类基因组信息作出了很大贡献;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98年占据市场份额的10%,已经提高到2000年的64.4%,居主导地位,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认识生物学的成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

此外,科学家对科学的执着、热爱和奉献也在生物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孟德尔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利用一粒粒豌豆解开了遗传学的规律;达尔文经历五年航海旅行,仔细观察世界各地的动植物和化石,在神创论占主导的时期,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不顾他人的攻击、谩骂和讥讽,毅然完成了《物种起源》;“当代神农”—袁隆平,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用勤劳和智慧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等。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感动了学生,更让学生感受到如何才能让自身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身观。

同时,生物教学中还应渗透健康生活理念。人类作为生物界的一种生物类群,其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遵循着生物界共有的规律,适时引导学生分析疾病症状、规律和原因,有助于学生关注健康,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具有指导意义。癌症被称为“四大杀手”之一,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去避免癌症的发生,在教学中可结合“细胞癌变”等内容进行拓展教育;艾滋病正在威胁我们每一个人和每个家庭,学习了免疫相关的知识和观看视频,让学生正确认识和预防艾滋病;对于很多肥胖的人来说,减肥无疑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在教学中结合“细胞中的糖和脂肪”以及“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内容,指导学生注意合理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以及加强运动等活动。

最后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则应是首当其冲的责任。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树木的大量砍伐,已让我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成为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据推测,按目前的砍伐速度,我国可采林将在短短几年内被砍完。森林慢慢在消失,动物和鸟类失去了生存和繁衍的家园。据估计我国草地面积正在以每年2万km2的速度减少,土地荒漠化严重,城市水污染严重,全国约有1/4的人口的饮水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诸如此类的事件比比皆是,已让我们的地球变的满目疮痍。让学生了解我国生态方面的严峻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生态问题的忧患意识,萌生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展现个人魅力,发挥教师风采。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示范性劳动,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和品德才学,展示教育内容的本质,把知识、技能、社会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品行的。如果一名教师只有一肚子的墨水,而品德不被学生认可,则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学生无所不在,消息无所不通,教师言行上的任何不检点,都会影响到教师的威信,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仪表教态,言行举止,处处、时时、事事为学生做出表率。

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有“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化学生,拉近师生的距离,从而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和语言魅力、行为魅力、情感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以上便是我对高中生物教学德育渗透的一点感悟,总之,教书育人并非一日成功,德育教育更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工作。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才能让学生学到生物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达到德育和智育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朱龙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8(17):78.

[2]马驰.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113.

猜你喜欢

生物德育教育
第12话 完美生物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生物趣多多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