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诊断骨样骨瘤1例

2019-10-21丁祖虎孙晓坤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3期
关键词:成骨细胞本例胫骨

丁祖虎 孙晓坤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25-0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小腿间断性针刺样疼痛,关节活动无障碍,一周前疼痛加重。查体:左小腿叩击痛,皮温无增高,软组织无肿胀。

2 影像学检查

2.1 X线检查 左侧胫骨远端皮质增厚,可见小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图a)。胫骨皮质完整,周围软组织未见肿胀。

2.2 CT检查  左胫骨远端前方骨皮质增厚,密度增高,病变内可见类圆形低密度灶,其中心可见点状致密钙化影,周围可见高密度硬化环, 邻近骨髓腔密度增高,周围软组织无肿胀(图b)。

2.3 MRI检查 胫骨远端圆形病灶,病灶中心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钙化),边缘呈环形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呈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软组织无肿胀 (图c~d)。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例为胫骨内局限性骨质破坏伴边缘骨质硬化,患者为青年,以小腿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应除外骨感染性病变,局限性骨脓肿常发生于皮质,骨质破坏区边缘不规整,其内无钙化或骨化,周围有环形骨质硬化,临床上有红、肿 、热、痛炎性症状和反复发作史,与本例不同。另外,MRI显示病灶周围有环形水肿类似恶性肿瘤征象,但骨质破坏灶边缘规整,周围有骨质硬化,不支持恶性骨肿瘤。CT显示低密度病灶内有点状钙化考虑为瘤巢,瘤巢的存在提示为骨样骨瘤或骨母细胞瘤,鑒于瘤巢直径小于2cm ,周边骨质硬化明显,术前诊断本例为左胫骨骨样骨瘤。

4 手术记录与病理

全麻下行左胫骨病灶手术,显露肿物,可见瘤巢直径约5毫米,边缘有硬化骨,清除病灶和硬化骨至有新鲜出血。病理诊断:(左胫骨)检材破碎,为纤维结缔组织和编织骨构成骨小梁,诊断为骨样骨瘤。

5 讨论

骨样骨瘤是1935年Jaffe首次报道的一种良性骨肿瘤。它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原因不明,可能是成骨细胞形成的骨样组织不能正常骨化所致。本病好发年龄为10~30岁,男性多于女性。半数以上发生在下肢,尤其是股骨和胫骨。病灶多数位于骨皮质内,也可发生在松质骨、髓腔内及骨膜下。肿瘤由瘤巢和周围硬化的骨质两部分组成,瘤巢位于病灶中心,一般较小,平均直径1~2cm,瘤巢中心有圆形的钙化其周围伴不同程度的硬化为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为疼痛,呈间断性或持续性,夜间加剧,口服水杨酸类药物能迅速缓解疼痛。文献报道骨样骨瘤的瘤巢含有成骨细胞及神经纤维结缔组织,并分泌前列腺素,引起瘤巢内的血管扩张,张力增高,压迫神经纤维导致剧痛。少数病人可能是由于巢内缺少神经纤维或瘤巢包裹不完整而疼痛不明显。本例患者无骨样骨瘤所特有的疼痛。骨母细胞瘤与骨样骨瘤同属于良性骨肿瘤,两者关系密切,组织学上也难以区分。骨母细胞瘤瘤巢直径常在2cm以上,临床上无典型的骨样骨瘤的疼痛症状,可资鉴别。

总之,平片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手段,CT是发现瘤巢的最佳方法,MRI确定病变范围敏感,但对瘤巢及其内的钙化或骨化的显示不如CT直观,因此,CT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猜你喜欢

成骨细胞本例胫骨
选择性免疫抑制剂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葛根素通过miR-34a上调促进了激素诱导的兔股骨头坏死和激素诱导的骨细胞的成骨发生
丰富多彩的分式方程的根
淫羊藿苷对高重力下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都是忽视“O和1”的错
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73例临床观察
DA—2006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效果及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