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2019-10-21王达人
王达人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德才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将对他们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生活化教学以现实问题来阐述知识,使学生理解消化更为方便,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值得普及推广。本文分析了当前生活化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确保生活化教学价值的发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应用于教学已有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但在实际开展中由于教师素养、学生参与等问题,其效果也往往天差地别。尤其部分教师在活动设计中,重形式而轻内容的问题普遍存在,那么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将荡然无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成果自然也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当前对于生活化教学进行系统梳理,对改善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的单一
当前教师队伍的理念较为陈旧,在道德和法治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目前的教学中缺乏生活化的意识。教师更倾向于传统的“开门见山”的陈述,体现了对知识技能的重视,但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积累。这种教学理念显然不适合中学生成长特点,也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而部分青年教师大胆创新,敢于尝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但他们又囿于经验不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最终也导致想法搁浅。
(二)生活化空有形式
作为现代新理念教育的典型代表,生活化教学更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受到教育界越来越明显的青睐。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突出效果,教育部门将推动和指导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但由于教师没有完全承认生活化教学的概念,这让他们很难真正用心使用生活化的方式去教学。从而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成为了空谈。而部分教师虽响应了学校的号召,在课堂上使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但仍迷信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故而在生活化案例中往往是浅尝辄止,没有更深入地将知识点与生活现象相结合,最终使生活化教学流于形式。
(三)教学设计存在缺陷
生活化教学设计方面的缺陷是常见的问题。作为新兴的教育教学手段,生活化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都不充分。这导致教师在设计内容时缺乏指导,极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缺陷。而一旦按照设计完成教学,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还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严重耽误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并打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兴趣。
二、生活化教學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优化教学设计
生活化教学想要得到长远发展,做好生活化教学设计是一个重要前提。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学会以科学客观的方式理解生活化教学,并了解其对道德和法治的教学效果有何帮助。在当前的生活化教学设计过程中,有必要全面、系统、科学地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生活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应该模拟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以确保生活化教学设计在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没有问题,并为有效的开展生活化教学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授“建设美好祖国”这一课的内容是,教师要结合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生活中有关祖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在收集整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了解到国家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提高学生对国家建设情况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深入开展生活化教学
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有效地把生活与教学联系起来,实现生活化教学。生活反映了人们的智慧,从初中道德和法治的教学内容来看,其知识体系以生命为基础,在生活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目前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和法治学习状况,让学生明白道德和法治与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的关系。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道德和法治的动力,为有效发展生活化教学的提供助力。
例如,在“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要深入生活寻找教学素材,指导学生将生活中体现责任的各种案例编排成情景剧,在课上让学生以情景剧的方式来演绎生活,让学生真实感受所扮演角色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得到丰富的感性认知,加深学生对责任的理解。
(三)提升生活化教学作用
提高生活化教学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并且有效提升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在对生活化教学进行科学设计并运用到实际的前提下,能够促进学生道德和法治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对法律制度学习和了解。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作用来提高学生的法治水平和观念。
例如,当教师在教“肖像与姓名中的权利”时,教师可以利用美国著名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在中国的与乔丹体育的诉讼案作为一个例子,让学生针对这个案例,基于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提出他们的观点,并在此过程中,真正理解每个人都有肖像权和姓名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三、结语
总之,初中生道德和法治的生活化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助力学生法治技能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为确保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确保生活化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化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学习,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道德和法治教学环境。在为学生奠定知识基础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宋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106.
[2]黄庆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新课程(下),2017(04):49.
[3]彭晓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7(21):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