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9-10-21郝萍萍
摘 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不仅可以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创新型人才和机会型创业人才的培养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地实现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1234”(一个体系、两全师资、三类资源、四种实践)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本校网络工程专业实验班中进行实践与应用,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其他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两全师资
中图分类号:G642;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2-0191-03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s very meaningful. It can not only solve the problem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opportunity-base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Moreover,it can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and “promoting employment through entrepreneurship”. Through the “1234” (one system,two full teachers,three types of resources,four kinds of practic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raining mode,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in the network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xperimental class of the school,for the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 authorities to develop higher educati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olicy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i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other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cultivate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Key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alent training model;curriculum system;two full teachers
0 引 言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发展比较早,出现了百森商学院、滨州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知名创业研究中心。此外还有辛辛那提大学“工学交替”模式、百森商学院“创业实践”模式、哈佛大学“校企合作”模式、仁斯里尔理工学院“创业孵化器”模式等,现在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实现规模化和系统化,其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都处于世界前列,大学生的创业率也已经超过了25%。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起步晚,但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这十几年中得到很大的推动发展,一些高校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分别从本科院校整体角度和本科专业视角两个方向对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创新型人才和机会型创业人才的培养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地实现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实施途径
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根据“专业认知能力、专业应用能力、专业创新能力、机会创业能力”四种能力的潜力评测,通过校内外导师进行综合评议来进行选拔。
1.1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具体来说,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特征:
(1)知识结构上,本科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应具有完整、系统和科学的知识体系;
(2)能力结构上,本科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较强的科学探索精神,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3)本科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创新产品生产技术和工艺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科学管理等方式创造价值;
(4)本科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应受到系统的实践训练和鍛炼,具有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较强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5)本科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应围绕着工程应用和科技创新来构建。
1.2 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
通过“1234”(一个体系、两全师资、三类资源、四种实践)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本校网络工程专业实验班中进行实践与应用。
1.3 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
对于学生的管理采用虚拟实验班形式,平时遴选出的学生按照正常的课程安排进行学习,课余时间进行创新创业专项培训;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导师小组,对学生进行授课、实践指导。
1.4 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体系
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学分,学分认定范围主要包括:
(1)科研训练项目及论文、论著、专利等成果;
(2)各級各类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和文体比赛;
(3)创业教育及实践;
(4)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
(5)各类技能证书;
(6)经认定的其他活动或项目。
2 基于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实验班的“1234”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2.1 一个体系,即构建一个科学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重心,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以需求为导向,改变原来的“学以致用”思想,用“按需致学”构建课程体系,并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建立“平台”(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及专业方向课程)+“实践”(专业实践课程、素质拓展活动)的课程体系,强调专业实践课程和课外素质拓展活动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网络工程实验专班课程体系构建图如图1所示。
2.2 两全师资,即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素质,丰富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使教师成为既具有系统的本专业理论素养,又具备较丰富的本专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2.3 三类资源,即利用好三类外部资源
(1)人才库资源。建立校级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根据本校的学术特色选聘知名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创业导师;
(2)校企联盟资源。建立校企共赢联盟,校级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的建设可以使这种合作变得紧密起来,因为企业的成功创业者或者技术人员成为学校的导师,学校的教师又成为了企业的临时“雇员”。这种频繁的互动可以使高校和企业实现真正的合作。企业可以把市场上先进的技术和用户的需求带给高校,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学校的科研设备、创新实验室进行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创新研究。企业带来的管理理念、成功经验还可以被进行创业的学生借鉴,学校的老师也会因为挂职锻炼,在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使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3)政府政策资源。目前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是政策还需要当地政府制定具体的方案来实施。政府部门应起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完成企业和学校,创业者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顺利接洽。
2.4 四种创新创业实践
强化四种创新创业实践才能练就一身真本领,真正实现创新创业。在人才培养的周期内,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1)校内专业实训。通过专业基础实验实训室、网络专业实验实训室、创新创业基础实验实训室开展专业实践训练。通过采用答辩、论文、大作业、调研报告、作品设计、实际操作等多元化考核方式,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核心课程,以及“讲授研讨+演练实操+实训实战”的方式,着重训练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
(2)各种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举办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山东省科技文化节、网络技术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等系列赛事。通过竞赛交流展示创新创业成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
(3)企业入职锻炼。通过校企联盟平台,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实习等。在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4)创办企业入驻创业基地或项目孵化中心。建设多方联动、合作紧密的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更优质的条件、更广阔的空间。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和素质。建设项目孵化中心,为有项目的学生提供孵化场所。设立创业事务所,主要由专业人员为创业团队提供工商注册、税务咨询、融资贷款、验资审计、货物运输、法律援助、创业咨询等配套服务,实现创新项目专利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成果市场化,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3 结 论
本文以本校网络工程实验班为例,通过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并在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应用实践,完善后做到推广应用。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其他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许峰,许韵聪.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9):1-2.
[2] 王景丽.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J].中州大学学报,2017,34(5):116-120.
[3] 张世龙,齐琳.应用型本科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智库时代,2018(24):44.
[4] 张恩志.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省5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 [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12):160-161.
作者简介:郝萍萍(1977.12-),女,汉族,山东陵县人,讲
师,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