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有效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思考

2019-10-21何英耀

党员生活·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选人干事用人

何英耀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正向纵深发展,如何有效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敢担当、求作为,成为摆在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面前的新课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激发担当精神,提高敢担当、勇作为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在实践中切实负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争做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新时代人民勤务兵。

一 部分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及原因

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因存在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问题和“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混日子”的不良风气,因而在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政治和组织纪律以及履职尽责上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觉悟方面。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淡化,本位主义、个人功利思想严重。其在工作中缺乏攻坚克难的志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大胆负责的勇气,不敢创新突破、大胆去闯,怕失误、怕冒风险,不敢担当、不愿作为。有些党员干部存在观望、等待、混日子的思想,滋生“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习惯当“二传手”“甩手掌柜”,只满足于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求有新突破。

能力素质方面。少数党员干部缺乏科学决策和抓落实的能力,把握大局大势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积极性,知识更新不足,对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学习研究不够。缺乏对新情况、新矛盾的研究和思考,在工作中等着上级出政策、领导出主意,唯领导、唯文件、唯指示办事,机械式应付、任务式完成,不管质量,渐渐地导致自己的履职能力日渐低下,无法担当作为。

道德修养方面。少数党员干部公仆意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不强,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其认为当前形势下为官风险系数大,干事创业更需谨慎,“干得越多越容易出问题”,受问责的几率就越高。所以不敢真抓真管,怕动了别人的“奶酪”,将来升位子、评先进会丢掉一些選票。缺乏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精神追求和求真务实之风,安于现状、贪图享乐,满足于自我陶醉。

作风纪律方面。少数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淡漠,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存在恐惧感,害怕工作上出问题而被问责。对正风肃纪存在片面认识,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觉得制度笼子越扎越紧,担心踩到“红线”,便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少数党员干部不能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蚀, 防腐、拒腐、防变思想不牢,借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怕被人举报或担心事情败露受到查处,导致在工作中不敢担当、不敢作为。

二 有效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对策和建议

“为官避事平生耻。”敢于担当能体现党员干部的胸怀、勇气和格调,有多大担当就能干多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要有效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敢担当、勇作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功课、抓好落实。

(一)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教育引导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思想教育,解决思想根源问题,是激发党员干部有担当、有作为的有效方法。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要经常开展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学习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牢固树立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和为民担当的执政理念,补足精神之“钙”,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强化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成果,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解决好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培养党员干部的无私情怀。党员干部要乐于奉献、舍己为人,努力提高自己舍私为公的思想觉悟,涵养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培养舍己为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道德情操,想群众之想、急群众之急、忧群众之忧,努力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二)加强培训学习,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党员干部想要担当作为,首先必须具备担当作为的能力素质,能力素质提升了才能解决好“不会为”的问题。开展理论知识学习与业务培训。只有不断参加理论知识学习,吸收新思想、新观念,用知识充实自己,才能在思想上、观念上不落伍;只有不断参加业务技能培训,学习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经验,工作才会出实效,才会成为行内专家。培养开拓创新意识。新时代新要求,要善于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要具备不怕、不懒、不慌的品质,以不破不立的勇气、积极探索的决心、沉着应对的韧性,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培养统筹兼顾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处理问题。注重统筹规划、统揽全局,学会在重点突破中推动工作协调发展。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科学预判和超前准备,化风险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培养临机处置和省悟自律的能力。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科学决策、攻坚克难、驾驭复杂局面和应对媒体的胆识风貌等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其政策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时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反省自身不足,绷紧“廉政弦”,不越底线、不触碰“高压线”。

(三)加强制度建设,为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提供政策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先立下制度依据,才能让敢担当、勇作为者下定决心去干事创业。要制定并完善干部选拔制度、培训学习制度、作风纪律制度、容错纠错制度、谈心谈话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问责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待遇保障制度,落实好党员干部带薪休假、健康体检、精神文明奖、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公车补贴、艰苦地区补贴、职务与职级并行、生日慰问、困难补助等政策。要建立舆论宣传导向制度,挖掘和培育敢于担当党员干部的先进典型,以典型示范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守土知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让敢担当、敢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人有归属感、荣誉感,营造以敢担当为荣、不担当为耻的社会氛围。通过制度建设,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保障,消除敢担当、勇作为同志的后顾之忧,让能干事、肯干事、敢干事、干实事的老实人不吃亏。

(四)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释放党员干部的担当激情和能量

在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的基础上用好容错纠错机制,让容错纠错机制真正发挥激励党员干部敢担当、勇作为、干事创业的兜底保障作用。建立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引导机制、免责机制、追责机制,鼓励党员干部敢想、敢谋、敢干,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最大限度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敢担当、勇作为、干实事的党员干部公开正名、撑腰打气,释放党员干部的担当激情。出台具体的容错纠错操作规程。要及时出台关心关爱党员干部、具有可操作性的容错纠错操作措施,让想干事、想担当的党员干部找到敢担当的依据。用实打实的措施、办法鼓励党员敢于担当、创新勇为,依法依规宽容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失误,理直气壮为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提升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正能量。科学合理鉴别犯错与违法违纪的界限。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标准,对在改革创新、履职担当、干事创业过程中,因制度不规范、政策不明晰、缺乏经验导致出现的失误或未能完成预期工作任务,主动承担领导责任、尽力挽回、减少损失且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和政策规定的党员干部,可以从轻或免于处理处分,并及时纠错改正。对那些为政不为或虚假担当,甚至借担当之名行违法违纪之事的党员干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加大对诬告陷害、不实举报的查处澄清力度。建立高效、快速的举报核查制度,及时、准确处理来自各方面的举报投诉信息,对恶毒攻击诋毁、诬告陷害勇于担当党员干部的举报信息,要及时调查核实、认真甄别、准确结论、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

(五)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勇气和决心

要在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中强化对考核结果的分析运用,强化监督问责,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建立科学有效、客观公正、全面量化的目标考核和实绩考核体系。划清权责界限,明确担当作为清单,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拉开差距、重奖重惩。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精准评价、科学打分,不唯学历、资历,不看选票、人气,看重实干实效、看重精神品德,弘扬敢担当、敢创新、勇作为、善作为、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落实差异化考核要求。突出考核结果运用的导向性,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调任、职务与职级并行、非领导职务晋升、评先评优奖补等政策相结合,着重向敢于担当、扎根基层、苦干实干的党员干部倾斜,对“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实干主义者实行最大激励,让“不干事、不担事、不出事”的机会主义者没机会,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建立容错考核评价机制。对在工作中不因主观故意犯错,又能主动担责、主动挽回损失和影响的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时要体现党的政策,实事求是评价、科学合理给分,给敢于担当者大力支持。对能够深刻认识错误,及时反思汲取经验教训、主动担当作为、继续踏实干事的党员干部,可以向上级党组织建议任用。建立不担当不作为惩处机制。加大对不担当、不作为党员干部的调整力度,让不担当、不作为的党员干部没有市场、没有空间,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常态化机制。

(六)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吹响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号角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选人用人标准,把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党员干部选出来,并用好用对,关键是把好四个关口。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选人用人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要看他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看他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强“四个意识”,是否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做到“两个维护”,是否全面贯彻落实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忠诚于祖国,是否忠诚于自己的职责使命,严格按照“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好选人用人的“方向盘”。把好选人用人公正关。组织人事部门和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要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公正无私,公平对待和使用党员干部,不能凭关系亲疏、个人好恶来取舍,不能一味平衡照顾、论资排辈、降格以求,也不能把职务作为私相授受的个人资源,更不能拿原则做交易。要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岗相适,做到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最合适就选什么样的人,杜绝“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这类不正之风。把好选人用人质量关。“忠诚、干净、担当”是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注重选拔专业能力强、实绩突出、敢于担当、群众公认的党员干部,注重选拔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方培养锻炼的党员干部。要大胆使用那些擅长改革攻坚但个性鲜明、具有担当精神但风格突出、勇于攻坚克难但说话直接的党员干部,树立“有为才有位”的用人风向标。把好选人用人监督关。要前移监督关口,强化全过程监督,突出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点监督选人用人是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否坚持好干部标准和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是否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规定、是否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和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是否促进干部担当作为。要严明选人用人工作纪律,从严查处跑官要官、買官卖官、拉票贿选、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行为。

(作者系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纪委委员、党务人事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

选人干事用人
什么样的人“爱上了开会”
选人用人求精准
选人用人求精准
要为干事而为“官”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思考
《群书治要》论用人:战略定位与导向
打前站
奏好选人用人“三不”曲
为什么叫“一把手”
“离任用人审计”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