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诊断与防治
2019-10-21陈广新
摘要:近年,急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严重威胁到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急性猪肠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和防治过程,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地防范各种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3.060
0 引言
生豬养殖中,尤其是哺乳仔猪养殖中,传染性胃肠炎是很容易传播流行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患病猪发病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症状,不停呕吐,身体严重脱水,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各个年龄和品种的猪对该种病毒都表现十分敏感,但造成的死亡率存在很大差异,通常年龄较大的猪发病率较低,死亡率较低,哺乳仔猪发病率、致死率较高,严重的高达100%。规模化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中,急性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造成的危害逐步扩大。因此,需要畜牧兽医人员充分掌握该种疾病的具体流行特点和临床表现,以便在发病后能采取紧急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
1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能在猪的各个组织器官中繁殖生长,在患病猪的体液和排泄物中也存在该种病毒。其中猪十二指肠、空肠、肠系膜淋巴结中病毒含量最高。猪传染性胃肠炎虽然对哺乳仔猪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但白然条件下病毒抵抗能力较差,不耐热,56℃环境下45 min即可死亡,65℃环境下1O min即可将其灭活,并且该种病毒对常见的消毒剂十分敏感,养殖中常用的消毒剂对该种病毒均具有很好的消毒效果。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猪和带毒猪,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常该种病毒只会感染猪,不会感染其他动物,猪与猪群之间相互接触是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方式,近年猪传染性胃肠炎在冬春季节更容易发生。猪群中一旦出现猪传染性胃肠炎,会导致猪群反复感染反复发生,具有一定的地方流行性和周期性。
2 临床症状
成年猪感染传染性肠炎病毒后,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出现轻微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哺乳仔猪和哺乳母猪发病为主。病毒在哺乳仔猪群中具有潜伏期短、危害严重的特征,特别对2周龄的仔猪发病最严重。病毒通常潜伏1-2d后,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患病猪体温升高到40℃左右,随后突然出现腹泻症状,随后体温变得正常。患病猪先是排出淡黄色或者黄白色相间的粥样稀便,在粪便中夹杂很多未消化的凝乳块和大量泡沫,气味腥臭难闻,但不会存在血块,粪便逐渐呈现水样。随着腹泻时间的增长,患病猪身体严重消瘦,存在明显的脱水现象,饮水量逐步增加,常趴到母猪的食槽当中饮水,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身体逐渐虚弱,不能正常行走。度过急性期的患病猪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成为僵猪[l]。哺乳母猪感染该种病毒后只会出现轻微的腹泻呕吐症状,泌乳量下降,精神状态逐渐变差,饮水欲望增加,通常强化护理1周后能自行恢复健康。
3 病理学变化
解剖病死猪能够发现,胃肠道存在明显的病变现象,病死仔猪身体消瘦,皮下脂肪消失,身体存在明显的脱水现象。胃部和小肠黏膜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卡他炎症变化,胃肠道严重膨胀,内部充满大量气体,胃肠道黏膜严重扩张变薄,失去弹性,在胃内部存在大量胃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黏膜表面出现条状的出血现象。小肠中的内容物颜色呈现黄绿色或灰白色,像水样,同时在内容物中还会夹杂很多小的气泡和没有消化的乳块[2]。肠道弹性变差,扩张严重,肠系膜血管也m现严重的扩张现象,淋巴结肿大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料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常规涂片镜检,没有发现致病菌存在。接种培养也没有发现培养基上存在致病菌生长。结合上述诊断,结果可排除某些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采集急性期死亡的病死猪空肠组织制成切片后,选择使用猪流行性腹泻荧光抗体、猪传染性胃肠炎荧光抗体、猪轮状病毒荧光抗体对空肠组织进行充分染色,染色结束后,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经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荧光抗体染色的细胞中出现荧光变化,细胞将发出黄绿色的荧光[3]。将采集到的病料经过处理后得到清澈待检溶液,选择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标准抗原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按照相关操作规程严格操作,可发现采集到的病料呈现阳性反应,由此可确诊为急性猪传染性胃肠炎。
5 治疗
急性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结合患病猪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近年大量实践证明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能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以强化补液抗病毒为主要治疗原则,患病猪肌肉注射盐酸吗啉胍注射液,使用剂量为2 mL/kg体重,1次/d,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同时在另一侧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使用剂量为2 mL/kg体重,1次/d,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同时选择使用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葡萄糖20 g、温开水1 000 mL,混合后灌服,1次/d,强化补液,连续使用3d。中药以清热解毒为主.药方是由半6夏50 g、黄连50 g、甘草60 g、枳壳70 g、乌梅80 g、诃子80 g、秦皮100 g、黄檗100 g、白头翁120 g、板蓝根150 g组成,用药量为10头患病死猪ld的使用量,水煎2次后合并得到药液1 000 mL,每头猪每次口服30 mL,1次/d,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通过连续1周的治疗,患病猪症状消退,逐渐恢复健康,但有部分患病猪停止生长,将其淘汰处理。
6 预防
由于猪传染性胃肠炎,没有特效药物,日常养殖中为防范各种疾病的发生,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养殖场应该始终坚持自繁白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严格引种检疫,到达养殖场的猪群必须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并进行妥善的疫苗免疫接种,保证达到抗体水平后,才能与大群混合养殖。另外,还应改善饲养管理,尤其是应该注重冬春季节的防寒保暖工作。定期清扫圈舍,改善通风质量,确保猪舍内干燥,清洁卫生。疫苗免疫接种是防范该种疾病传播蔓延的最有效措施,妊娠母猪在产前6周或2周可选择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灭活疫苗免疫接种1次,能提高母乳中的抗体水平,保证仔猪通过吃乳后能获得相应的抗体。
7 结束语
急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爆发迅速,通常在3-4d内会向整个猪舍传播蔓延,常以整窝哺乳仔猪发病为主,对2周龄内的哺乳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高达100%。目前由于急性猪传染性胃肠炎,没有特效药物,在临床诊治中一定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并为养殖户制定针对性地防控措施,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改善饲养管理方式,保证猪群健康生长,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宋志刚.急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断与防治[J].当代畜牧,2017( 17):78
[2]张鹏.急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断与防治[J]当代畜牧,2017(8):67.
[3]赵倩.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8( 20):12.
作者简介:陈广新(1976-),男,兽医师,本科,畜牧兽医专业,从事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