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0-21李平
李平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充分体现职能,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与财务、管理、行政、会计等环节息息相关,是单位运营发展与应对风险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规范内部控制工作的章程,内部控制工作中仍有许多急需规正的弊端,尤其是在内控制度方面,更需要着重完善。因此,本文通过阐述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对策,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问题;对策
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是其首要的管理改革任务。行政事业单位要想顺利运营发展,就要夯实自己的根基,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控制能力。当今形势复杂多变,单位领导者很难保证每一个决策都能成功。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首先要考虑运营的容错性。而良好的内控制度正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容错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单位领导需要着重探究的管理改革要点。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意识薄弱
我国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比较薄弱,这些单位习惯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工作形式相对比较落后,其工作重点在各种业务上,没有把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导致单位内部缺少完善的监督机制,丧失了建立内控制度的良好时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各项任务由于管理控制不到位,往往不具有实效性。
(二)绩效评估不全面
目前,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上忽略了绩效评估的重要性,仅仅将绩效考评工作局限于书面上,缺乏灵活变通的意识,导致绩效评估难以达到预期果。此外,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大多以职位的高低为主,这种依据不具有公平性,在评估过程中很容易忽略某些员工的重要貢献,致使员工丧失进取的动力。
(三)审核体系不健全
审核体系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运行的保障,有些单位在审计财务支出时不够严谨,极易使有心人鱼目混珠,如票据的报销、项目支出的报备等都存在漏洞。如果不通过严格的审核流程、财务支出随意,就会降低单位运营资金的使用效率,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贪腐事件。
(四)风险评估工作不足
首先,预警工作不足。对于市场上容易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以及容易导致单位内部管理混乱的问题,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未设置相应的防范机制。其次,评估体系与实际不契合。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盲目套用其他企业的风险防范体系,并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导致风险防范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延误预防的时机。
(五)执行能力不强
对于内控制度,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执行力度不大。原因在于,一方面领导未意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对单位员工缺乏内部控制体系的培训教育,导致工作人员不具备较强的执行能力。另一方面,在单位工作开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任务重合的部分,这就使得两个或多个部门同时执行某项任务,或一方不执行,由另一方全权负责。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革新的对策
(一)提高全员的内控意识
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首先要提高全员的内控意识。内部控制意识不仅仅是领导层需要掌握的素质,也是各部门员工要具备的素养。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外部的运营发展上,无法事无巨细地关注单位内部的一切事宜,所以需要加强对员工内控意识的培养,使其掌握内控制度的有关知识。当员工与领导共同具备了内控意识时,就能为内控制度的责任划分打好基础,促进内控制度有效实施。
(二)优化绩效考核评估工作
绩效考核评估工作是实施内控制度的重要前提。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良好的绩效考评环境来保证付出与收获达成正比。而良好的绩效考核评估制度能直观体现员工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能力。在评优与奖金发放等工作中,绩效考核评估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当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均以年终考核为主,忽略了日常考评的重要性。对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要缩短绩效考评周期,采用公示的方式将考评结果透明化,同时增加自我评价环节,增加考评依据,全面优化绩效考核评估工作,使评价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健全审核制度
对于内控制度的优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审核与监督,严密跟踪每项资金的支出,并做好财务消耗记录。明确财务审批的权限范围,严格复查资产的收支情况。对于有关票据的报销问题,更要核查程序的规范性,比如,对签名、盖章等进行审查。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向领导层汇报。此外,还要设置检举制度,鼓励单位员工匿名举报,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共同健全审查核实制度。
(四)完善风险预防工作
内控制度的精髓在于预防,即通过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填补工作疏漏、规避管理错误。预防的重点在于预警与应对,对此,单位领导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提高全体员工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安排专业人员汇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容易出现风险的因素以及容易引起单位内部混乱的外界市场风险问题,逐一设立预警机制,充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预防等级。
(五)细化工作,分担责任
除领导重视程度不足外,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执行力不强主要是由于工作内容下发得不够明确,很容易产生职务纠纷。对此,领导需要分解发展的总目标,让各部门分别负责一项工作,随后再让部门管理人员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将其分摊到每一个小组或个人身上,完成责任的分担。一旦出现错漏,通过这种方式,就能根据任务分担追究到个人身上,从而杜绝投机取巧的行为,进一步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在于相关人员内控意识薄弱、绩效考评工作不完善、审核体系不健全、风险评估工作不足等。对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针对性地实施改革策略,通过增强员工的内控意识、完善绩效考核评估流程、健全审核体系、加强风险评估工作,为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叶丽莉.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9,13(29):263+265.
[2]张丽梅,张伟.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建设问题及解决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