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析子》判断句研究

2019-10-21王玉莹

文存阅刊 2019年18期

王玉莹

摘要:《邓析子》是先秦名家作品,是研究先秦汉语的重要语料。论文穷尽式地研究了《邓析子》中的判断句式,统计了判断句式的数量,并根据各自构成进行了分类。

关键词:《邓析子》;判断句;先秦汉语

句式在汉语中占据重要位置,郭锡良先生指出建立汉语断代语法和汉语语法发展史的可靠基础是古汉语专书语法研究[[]],对《邓析子》的判断句式进行专门的整理与研究,可以通过该作品来窥探当时的语言环境,以期能够为汉语语法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

《邓析子》中共有判断句45例,其中肯定判断句35例,否定判断句10例。

一、肯定判断句

《邓析子》中有肯定判断句35例,占《邓析子》判断句总量的77.8%。

1.主语+者+名词(名词性短语)+也

《邓析子》中此类判断句有6例,占《邓析子》中肯定判断句的17.0%,占《邓析子》判断句总量的13.4%。

(1)夫达道者,无知之道也,无能之道也。(《无厚》)

(2)有物者,意也。(《无厚》)(3)无外者,德也。(《无厚》)

(4)有人者,行也。(《无厚》)(5)无人者,道也。(《无厚》)

(6)此四君子者,圣人也。(《转辞》)

以上六例的谓语“道”“意”“德”“行”“道”“圣人”皆为名词,而且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表示判断。

周玉秀先生提出“XX者,XX也”式形成于春秋中期以后,在此之前多用“主语+惟(维)+名词谓语”式表示判断语气[[]]。《邓析子》成书于春秋中期以后,故有“主语+者+名词(名词性短语)+也”的判断句形式。

2.主语+者+名词(名词性短语)

《邓析子》中此类判断句有7例,占《邓析子》中肯定判断句的20.0%,占《邓析子》判断句总量的15.6%。

(1)势者君之舆。(《无厚》)(2)威者君之策。(《无厚》)

(3)臣者君之马。(《无厚》)(4)民者君之轮。(《无厚》)

(5)故无形者有形之本。(《转辞》)

以上各例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皆为名词性短语,且谓语后面不用语气词“也”。

3.主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也

《邓析子》中此类判断句数量较多,共10例,占《邓析子》中肯定判断句的28.6%,占《邓析子》判断句总量的22.2%。

(1)循名责实,君之事也。(《无厚》)(2)奉法宣令,臣之职也。(《无厚》)

(3)此自然道也。(《无厚》)(4)此言之术也。(《转辞》)

(5)循名责实,实之极也。(《转辞》)

以上各例的谓语皆为名词性短语,在主语后面不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只在名词性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表示判断。

4.主语+名词(名词性短语)

《邓析子》中此类判断句数量较多,共有10例,占《邓析子》中肯定判断句的28.6%,占《邓析子》判断句总量的22.2%。

(1)惟亲所信,一累。(《无厚》)(2)以名取士,二累。(《无厚》)

(3)近故亲疏,三累。(《无厚》)

(4)受重赏而无功,一责。(《无厚》)

(5)居大位而不治,二责。(《无厚》)

以上各例的谓语皆为名词性短语,未使用任何语气词表示判断。

5.用动词表示判断

《邓析子》中此类判断句仅1例,占《邓析子》中肯定判断句的2.9%,占《邓析子》判断句总量的2.2%。

(1)窃国者为诸侯。(《转辞》)

此例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6.用副词辅助完成判断

《邓析子》中此类判断句仅1例,占《邓析子》中肯定判断句的2.9%,占《邓析子》判断句总量的2.2%。

(1)盗跖而不可禁者,乃圣人之罪也。(《转辞》)

此例中副詞“乃”在判断句中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本身不是判断词,不表示判断。

王力先生指出,秦汉以前的判断句一般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来表示判断[[]],进入春秋以来,“主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也”式和“主语+者+名词(名词性短语)+也”式判断句逐渐增多。

二、否定判断句

《邓析子》中的否定判断句皆为在谓语前加否定副词“非”,此类判断句有10例,占《邓析子》判断句总量的22.2%。

(1)圂非罴虎之窟也。(《无厚》)(2)池非鲸鲵之泉也。(《无厚》)

(3)辩说,非所听也。(《无厚》)(4)虚言向非所应也。(《无厚》)

(5)无益乱非举也。(《无厚》)

(6)若饰词以相乱,匿词以相移,非古之辩也。(《无厚》)

(7)故德非所履。(《无厚》)(8)处非所处则失道。(《无厚》)

(9)夫言荣不若辱,非诚辞也。(《无厚》)

(10)得不若失,非实谈也。(《无厚》)

例(3)、例(4)、例(5)、例(7)的谓语皆为“所”字结构,“所+动词”具有了名词性质。以上十例皆在名词性谓语前加否定副词“非”构成否定判断。

三、结论

《邓析子》中共有判断句45例,用语气词表示判断的判断句数量较多,有31例,占《邓析子》判断句总量的68.9%。“主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也”形式和“主语+名词(名词性短语)”形式的判断句数量最多,分别有10例,各占《邓析子》判断句总量的22.2%。而用动词表示判断仅1例,占《邓析子》判断句总量的2.2%。这进一步证明先秦汉语判断句主要依据名词充当谓语形成,语气词用来加强判断。

参考文献:

[1]郭锡良:《汉语史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25页。

[2]周玉秀:《〈逸周书〉的语言特点及其文献学价值》,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74页。

[3]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