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心理教育公共必修课标准化研究

2019-10-21贺玉娇王燕露张晓婷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课改标准化

贺玉娇 王燕露 张晓婷

摘要:在当前的课改背景下,课程体系与创新人才的培育要求十分突出,高校学生在个人发展中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呈现出普遍化的趋势,由此在高校展开心理教育公共必修课的指导便十分重要,同时,高校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接触人群,在课程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以互联网为发展媒介,能够强化学生参与,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状态,是推进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中,笔者从互联网环境在心理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分析出发,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给出了几点推动心理教育标准化建设的关键路径,旨在通过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来发展和完善高校课改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教育;公共必修课;标准化;课改;路径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形式带来了深刻的发展变革,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学生成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人群。随着教学形式与学生信息获取路径的多样化改变,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近些年来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缓解高校学生学习及就业压力,推动高校素质教育改革以及创新课程教学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发展浪潮下,将心理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来推动课程教育逐渐实现标准化,是促进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重要体现和基本保障,因此,本文主要对互联网环境下心理教育公共必修课程标准化进行研究,以期促进高校课改效果的逐渐提升和全面深入。

一、互联网环境在高校心理教育发展中的优势作用分析

(一)发展心理教育内容多元化

互联网环境在高校校园中具有较高的普遍性,在心理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对标准化要求的关键在于强化大学生的学习意识,互联网在高校心理课程教育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结合网络内容展开针对化的心理教育,结合不同的时事热点以及问题情况,对大学生展开多个方面,多种情况的心理教育,还能够促进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不断优化发展。因此,互联网环境能够进一步促进心理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促进学生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二)创新心理教育形式多样化

传统课程教育是以书本为媒介,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来实现的,互联网环境带来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对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创新表现。一方面,多媒体技术能够以视频或者音频等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教育理论内容的理解,能够将抽象的理论转变为直观的图片或视频,方便学生理解;另一方面,以多媒体技术为途径能够强化心理教育必修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结构,创建直观的思维导图来实现全面系统的讲授,是标准化改革发展的着重表现方面,也是高校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实践路径。

(三)推动心理教育效率最大化

心理教育作为课改模式下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互联网环境的融入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同时,教师还能够通过互联网环境实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在互联网环境中充分利用社交软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强化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实现心理教育在线上线下的教育效率最大化。

二、互联网环境下心理教育标准化实践路径分析

(一)以课改为基础强化学生课堂教育地位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在于通过强化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主体地位来推动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互联网环境下将心理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逐渐实现标准化的关键路径在于线下课堂上强化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线上教育中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线上线下对学生整体心理状态以及发展状况的有效把握与合理分析,能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心理教育这一课程的标准化发展,同时还能够充分结合高校教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加强对高校基础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是课改标准要求下高校教育发展的关键节点。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和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人才资源的主要培养阵地,在社会人才输出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以课程改革为基础强化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是促进高校心理教育公共必修课标准化程度提升的重要保障。

(二)以互联网为支撑强化新媒体教育形式

互联网在课堂教育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應用性是开展心理教育的重要基础,在课堂教育中,互联网的应用是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展开的,在课外心理教育的辅导过程中,互联网可以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媒介。互联网环境的成熟发展带来的多种社交软件是高校学生的主要使用对象,而由社交软件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来的新媒体也为高校心理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宣传阵地。因此,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心理教育公共必修课程的标准化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展开互联网线上教育,以微博、微信以及微视频等为主要发展路径,丰富高校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心理教育接触范围,这种形式的教育教学不仅强化和发展高校心理教育的课改效果,还能够为学生在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互联网环境,强化心理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三)以必修课程为重要根本发展心理教育标准化方向

将心理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可以充分体现其发展价值。近些年来,受多重压力的影响,高校学生在个人发展中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威胁。将这一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来强化素质教育,不仅能够强化课程改革的程度与效果,还能够帮助学生缓解由于压力带来的各种心理问题。互联网环境下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应当不断优化和发展心理教育的教学体系结构,结合互联网的优势作用逐步推进心理教育课程的标准化建设,充分结合高校学生在个人发展中面临的多种问题,进一步展开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形式的多样以及教学结构的逐渐完善,以此来实现互联网环境下心理教育公共必修课程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玲娟.分析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当代旅游,2019(1):245-245.

[2]陈玲,李姝琦.“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策略研究——以陕西民办高校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01):13-14.

[3]熊惟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才智,2019(03):40.

[4]伍泽宇,严嘉炜,杨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风险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8,766(27):33-35.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课改标准化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