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9-10-21母庆磊
母庆磊
摘 要:本文在探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革新的基础上,为达到“以人为本”和“社会本位”的专业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人才培养过程,实现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创新和转型,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研究
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就业模式也逐渐从国家分配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擇业。国家对于各级体育部门开始实施公务员考试制度,这就使得体育管理专业的学生从传统模式下单一的就业转为多元化的就业方式。这种改革,就对原来体育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要,并探索出适合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当前体育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之一。
一、革新教育观念,确立“以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结合的专业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体育事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对于体育经营和管理类的人才逐渐重视。因此,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体育管理专业在进行培养目标设定的过程中,就需要将传统模式下体育行政管理逐渐转向体育产业化管理的模式。同时,在人才规格的培养上,还需要反应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素质能力。这就需要体育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基本的实践能力,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以此才能够有效确保体育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略,并促进学生可持续全面健康发展。
二、创新方法,改革人才培养过程
(一)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内容体系
人才的培养质量,不仅仅取决于相关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同时也直接取决于不同学科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设定。首先,对于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内容的掌握,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形成更加深厚的学科素养;其次,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知识能力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最后,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人文关怀的环境下,逐渐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以及道德水平。
(二)革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进管理第二课堂活动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讲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型地接纳相关知识内容。这种方式虽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成绩,但是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创新,就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上及时进行转变,不断进行探索和启发,多做教学方法和教学案列的创新。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此来大力推进第二课堂内容的教学。
(三)创新考核制度,完善评价机制
对于考核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水平,建立完整的科学评价机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进行学习,同时还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技巧,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其逐渐成为了考核的优势,继而为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和发展增加信心。同时,考核方式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笔试方式,可以通过口试、辩论以及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加强学校之间学分互认,建立高校之间的跨校选修课程机制,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
三、改善资源,为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保障
(一)提高师资质量
根据学科发展的基本需要,学校还需要及时引进专业的教育教学人才,发展本校教育的领军人物,建立学术带头人的政策。通过对不同形式和水平教师的引进,不断培养出一批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工作者。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增加其行业教育教学经验,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体育技能以及体育素养。
(二)强化教学管理
在当前发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性整合,并以此来有效提升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学校还需要尽可能扩大教学的实际投入水平,以此来制定专有教师对本科生进行授课任务。建立督导教学评价机制,通过设立全新的教学评价机制来有效保障基本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教材建设
首先,加强教材的质量建设,使体育管理学科的课程内容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和实践发展的前沿。其次,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的建设,并使三种形式有机结合,实现教材出版形式的立体化、多元化,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与运用。最后,加强教材的开发、出版与改进。
四、结束语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坚持,并对相关制度和内容进行完善。提升师资力量,加强课程建设,丰富教育教学基地的建设,学校在加大基本经费投入的同时,还需要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行。
参考文献:
[1] 邵继萍.我国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其改革[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
[2] 赵增明.我国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和改革对策研究[J].田径,2018.
[3] 李斌.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