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的情绪变化规律及情绪教育的对策

2019-10-21陈三妹

文存阅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初中生对策

陈三妹

摘要:初中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思想较为单一,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普遍对周围的情绪暗示反应剧烈,加之初中生自制能力偏弱,极易感情用事,如果初中生不会自主处理自身的情绪问题,极有可能将一件小矛盾激化为大问题,从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而且只要存在于现实社会,人人都会受到情绪问题的困扰,因此,初中生情绪教育的普及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探寻初中生情绪变化规律,提出与此相应的对策,以期抛砖引玉,推进中学生情绪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情绪教育;对策

在国内,受职业需求的引导,教师和家长都过分重视技能培养,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以及情绪教育。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关注学生情绪变化的家长占了大部分比例,甚至有家长伤害学生的情绪而不自知,因为较少对学生进行情绪教育,就连学生自身也不一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变化是因为自身情绪受到了伤害。学生的情绪变化引起行为变化,最后量变产生质变,导致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将会影响学生终生。其次,在一些恶性的社会事件中,都可窥见情绪问题的踪影。因此,对学生进行情绪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情绪教育的普及将会改善青少年叛逆时期与家长的对立关系,长远来说,还能解决一部分社会问题。

一、校园开展情绪教育的必要性

“人是情绪的奴隶”,只要生活在现实社会,就无法避免地被情绪左右,尤其是对意志力薄弱的初中生来说,因情绪问题产生的突发事件急剧增加,因情绪问题造成的悲剧更是数不胜数。正是由于初中生缺乏相应的情绪教育,他们往往将小矛盾激化为大矛盾。当众多情绪失控的初中生聚集在一起时,较大可能性会发生群体事件,伤人或者自伤,对自身和社会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应当积极展开情绪教育,像重视知识教育一样重视学生的情绪教育,联合家庭一同展开对学生的情绪教育,即学校以及家庭的力量都必不可少,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问题。

二、初中生的情绪变化规律

(一)易接受周围环境诱导

初中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正处于发展之中,因此,初中生的情绪变化极其容易被周围环境所传达的情绪暗示和诱导,容易轻率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不能理性的思考问题。当前,社会能够接收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声音,一些较为偏激的情绪便会随着这些声音传递给大众,初中生接收到这些情绪的诱导后,便会发生一系列的情绪变化。举一个较为普遍的例子,当前社会上流传着一种“原生家庭论”,此种观点意在向公众传达“原生家庭的好坏会影响人的一生”这一较为偏激的观点,不可否认,一个人的原生家庭确实会对人的行为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人的一生并不由原生家庭决定,但正处于心理发育阶段的初中生接触产生一些微妙的情绪变化,尤其是“坏家庭”的学生,对自身的失败产生的消极情绪全都归因于自己的家庭,对家长吹毛求疵,诸多不满,长期如此,便会催生出一系列的问题。

(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偏弱

初中生随着接触的人或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大量的情绪,这些情绪有积极的同样也有消极的,当某种情绪累计到一定的量,便会由量变产生质变,随着学生的成长在生活学习中显现出来。同时,初中生阅历浅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当他们的情绪累及到显现出来的量时,通常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的释放,从而引发恶性循环,让情绪催生出更多的情绪。例如,当遇到较大的挫折时,一般的学生都会产生挫败、消沉甚至自我放弃等消极情绪,自制力尚可的学生会自我安慰或寻求外界的力量,以帮助自己将此种消极情绪慢慢消除,而自制力弱的学生则会畏惧困难,甚至自暴自弃,一度沉迷于自己的失败感,对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不小的困扰。另一个相反的例子则是积极情绪暴涨从而对自我认识产生偏差,比如一些学习优异或在某一方面较周围同学有优势的同学,面对周遭环境不可避免的夸奖以及艳羡,极其容易产生对自我的不清晰定位,过高地看待自己,目空一切,难以自控,这都是自我情绪控制能力低下的表现,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

(三)不可避免的从众心理

初中生的阅历及学识都不够丰富,也缺乏相应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绝大多數学生都会不可避免的走上从众的道路,跟随大流就是他们内心认同的“捷径”。当面对一件事情的抉择时,多数学生会选择先观望周围同学的选择,然后再做决定,以期获得内心的安全感,这种心理对维护学生内心的安定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一些决定人生的大事抉择上,往往会使学生错失良机。例如,在某些重点学校,周围环境向学生传达的观点就是“人生只有考上重点大学这一条路”,学生为了内心的安全感,就会拼命努力想要考上大学,这不得不说是促进升学率的一条计策,但对于某些学习能力不足,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种从众思想无疑会给这些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其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共情能力缺失

所谓“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共情能力”虽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与智商、情商等属性相提并论。阅历与学识是影响共情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初中生恰恰欠缺的就是阅历与学识,因此,初中生的共情能力普遍不高,这就导致初中生与老师、同学、家长之间很难相互理解,并且很难通过友好沟通解决问题。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学生与家长之间,共情能力的严重缺失导致学生与家长之间矛盾丛生,大部分学生在发泄自己的情绪时,从未考虑过家长的感受,只顾着自己的情绪释放,而当家长想要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学生也只会强硬性地为自己争辩,极其容易情绪失控,难以换位思考。

三、初中生情绪变化的应对对策

(一)加强对学生的自我教育

初中生会受到周遭环境的诱导,究其主要原因是其自我意识不强,容易受到外界的暗示。自我意识教育的缺失是中国教育的一大遗憾,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便只能从外界的声音中认识自己,而学生又缺乏甄别这些声音的能力,因此,便会被某些声音诱导,产生情绪变化。学校以及家庭教育中应当加强对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自我意识”包括学生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以及外界对自己的评价的客观认识,加强自我意识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认识最真实的自己,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及时认清自己的情绪变化,从而做出相应的调节。

(二)加大对学生坚毅品格的培养力度

初中生在某一情绪爆发时,内心会变得十分脆弱,此时,一些平时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能击溃学生最后一丝防线,使学生自暴自弃,除了学生自己经受痛苦,也会给学生的家庭以及周围同学带来困扰。不难发现,坚毅的品格对学生情绪管理十分有帮助,如果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无法自我控制,情绪则随时可能爆发,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一样危险。因此,要加强学生坚毅的品格培养,以便学生学会自我适应,提高自己情绪管理的能力,避免情绪失控。

(三)善用从众心理化解学生负面情绪

初中时期学生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学生内心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因此通过同周围同学做一样的事情、说一样的话、学习一样的知识来获得内心的安全感。纵观全国多所学校多个班级,很容易发现,“班风”、“校风”这一类的风气,都是依托学生的从众心理存在的,所以,从众心理对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但教师使用的时候需要慎之又慎,稍微不慎便可能引发大范围的情绪问题。作为班级引导者,确实应当确立“学习为上”的良好班风,但同时,也应当关注到学习成绩欠佳的那部分学生的情绪变化,加强开导工作,向学生们提出“人生道路不止一条”的新思想,让学生明白人生不应当太过局限,让除学习之外还有另外出路也成为一种“正确的思想”。

(四)家校联动普及情绪教育

除学校之外,家庭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阵地,家庭的氛围对学生情绪的影响至关重要。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第一阶段,加上其与家长之间有一定的代沟,容易与家长形成对立,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学生在家里产生的这些负面情绪,也会带到学校里,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与人际交往,也会将这些情绪传递给周围的同学及老师,形成连锁效应。因此,情绪教育不应只在学校进行,还应当普及到每位学生的家庭中去,家校联动进行情绪教育,才能将情绪教育的收益最大化。对部分家长来说,沟通仅仅意味着单向的教育与命令,而忽视了学生的情绪变化,这就导致家长与学生之间造成冲突。通过对家长进行情绪教育的观念普及,使家长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有效沟通,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

四、结语

我国的情绪教育尚在起步阶段,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们长时间的探索及实践,以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理论与应用上的有效成果,大量实践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是导致其反社会人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学生个体的情绪问题急需教师及其家长的正确引导,以便化解存在于学生内心的负面消极的情绪,帮助学生安全快速地走出情绪问题的困扰。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实行情绪教育,能让教育工作者有着深切地体会,社会交给教育工作者育人任务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坚韧的性格以及不屈的心灵,学生的情緒变化规律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细心观察,不断寻找应对对策,追溯根源,才能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莫柯开.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策略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4).

[2]孙威,林建,马玲,etal.农村中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192-193.

[3]张淇.体育训练中学生倦怠情绪的影响及对策[J]运动,2018,191(15):102-103.

[4]吕梅林.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2017(5):235-235.

[5]常春海,郑知杰.农村中学高中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负向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究[J].高考,2017.

[6]卢家楣,陈念劬.气质情绪特性测评工具的编制及其在5831名大中小学生测评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17(03):62-70.

[7]米玮.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172.

[8]谭东玲.用心灵去感悟,让学生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时代教育,2018(8):189-189.

猜你喜欢

初中生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