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标视角的初中诗歌教学浅谈

2019-10-21何静茹黄美霞

文存阅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新课标

何静茹 黄美霞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诗歌教学的指导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确定,以及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解读和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内容。通过《春望》的教学举例,分析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在初中诗歌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诗歌教学;《春望》

在语文教学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面简称为“新课标”)是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诗歌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内容有效地指导和影响诗歌教学。下面,以《春望》教学为例,从新课标的视角下探讨初中诗歌教学的目标、方法与内容,寻求有关初中诗歌教学的启发。

一、定位清晰,积累感悟

定位清晰指的是诗歌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根据新课标阐述的课程基本理念:“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1]。可见,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所以,一方面,诗歌教学目标要结合诗歌内容特征与学生的学情来确定目标的内容,如《春望》教学目标可设计:“以‘望字展开品读,结合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理解每句诗的忧愁情感”。受知识积累水平和生活经历所限,学生要对作者的忧愁情感达到准确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可忽视诗歌内容特征与学生的学情。另一方面,诗歌教学目标的预期内容设计要适当且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在一定教学时间能有效实现。如《春望》教学目标中的“理解每一句诗的忧愁情感”,目标内容是必要的,但详细讲解每一句诗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极易影响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效果。

积累感悟是指诗歌教学目标设计的实用性。新课标中针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以下的目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2]。可见,诗歌教学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还要关注学生对诗歌知识内容的感悟与运用。如《春望》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结合《月夜》,把握‘家书抵万金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感伤国破和悵恨离别的情感”。借助相关的诗歌《月夜》体会诗歌情感,这不仅促进学生对“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情感的理解,还加强学生对杜甫同一时期创作诗歌的积累。诗歌教学的积累感悟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的知识内容,课外拓展延伸的知识内容同样具有学习的价值。在诗歌教学中,教师着实需要考虑教学目标内容的实用性,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是重点,但通过诗歌的学习获得积累感悟才是教学的真正落点。

二、立足朗读,体味诗情

诗歌是一种以高度凝练简洁的语言表情达意的文学形式,诗人的所思所感浓缩于字词句之中,难以一读而过便知晓其情感,甚至有些情感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诗歌的情感韵味可以在反复朗读中娓娓道来的,新课标也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到“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3],所以,诗歌教学讲授可少,而朗读一定要贯穿始终。朗读作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其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体会有着不能估量的作用。苏轼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的朗读可以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字词句所承载的情感。例如《春望》教学设计层次化的朗读,第一层次是反复朗读,初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强调读准字音和节奏;第二层次是品读,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学生的体验,强调读出诗人感伤国破和怅恨离别的情感;第三层次是在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基础上,投入感情朗读,强调巩固深化诗歌的认识。其中,在第二层次的品读中,辅助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能够让学生对诗歌的体会更加深刻。朗读不能承担诗歌全部内容的教学,所以诗歌教学要结合讲授法,教师适当的讲授可增强朗读教学法的作用。此外,朗读法的具体运用形式多样,有齐声读、自由读、个别读等,充分发挥朗读对诗歌情感体验教学的促进作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

三、围绕诗眼,个性解读

诗眼,顾名思义为诗歌的“眼睛”,代表诗歌的神韵。围绕诗眼展开诗歌阅读教学是普遍教师采用的方法。从诗眼的角度可以稳定地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虽然难有新意的解读,但是能正确地认识诗歌。日常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往往以主观解读来引导学生理解诗眼,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内容,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4]。这就说明学生阅读时不一定要追求正确的官方答案,应该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而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不可否认学生存在合理性的思考与见解,要成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如《春望》教学可整体以诗眼“望”字展开品读过程,学生独特的阅读思考和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呈现,可设计“你觉得怎样才能解诗人的白头之愁”、“《春望》除了感时恨别的情愁,诗人是否还表达了其他情感”等问题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答案为言之有理即可。对于每一句诗歌的内容分析与情感把握,教学应该给予学生更大更多的思考空间,比如可采用例子教学法,分析一句诗句作为基本的例子,让学生独立自主解读其余的诗句,从而创造有效益的课堂教学。诗眼作为解读诗歌的关键,诗歌教学要重视学生对诗眼的个性化解读,珍视学生独特的体会与理解,才能获得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2][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6,23,22.

[5] 徐祥林.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新课标
解析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The Listening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enior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2017)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听力教学
高考《不等式选讲》考什么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二卷理科数学试题分析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