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的研究
2019-10-21郭传增
郭传增
摘 要数学课堂评价语言要进行深一层的改革,根据数学课堂评价语言改革的必要性,本文中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运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运用数学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关于数学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策略问题。
关键词 中小学数学课堂 评价语言 课堂教学评价 基本策略
一、评价规范和准备
在以前的中小学数学评价语言中,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这位同学很棒,这个知识点掌握得很好”这样比较模糊笼统的评价。虽然这样的评价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起到一定的评价性作用。但是从评价语言的长远来看,这样的评价方式效果是非常微小的,甚至对于课堂和学生是没有作用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语言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足以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进行忽略或者产生错误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充分重视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中学数学課堂教学评价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从文字的概念上说,指在说话过程中不能信口开河,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准确的描述各缜密的推理来讲道理,用语言表达出来必须准确无误。从数学学科本质来说,就是一门严密性、准确性逻辑特强的一门课程。那么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上语言评价更应该要准确无误。出自对学生的鼓励,无论学生做什么样的结果,都会说"你真好、你真棒"整节课下来只呈现这两种语言评价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心理就会感觉到,只要我说了,管他对与错,老师都会表扬我"真好、真棒",这样就形成了学生为了配合教师的课堂,看似生动的课堂其实质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有效性就不言而喻了。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评价语言的准确性也势在必得,"你真棒,你真好"无目的的评价也不要频繁出现了。
三、评价内容要真诚,有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用:“你真棒” “不错” “确实很好” “你说得对极了”“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会答不上来”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有些学生由于表现出色而受到表扬,但有些学生由于惧怕老师而表现不佳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不论是表扬的语言还是批评的评价,这种常规语言用久了,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能够挖掘出问题的实质所在,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问题,使水平高的学生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能使水平低的学生理解问题。对于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采用客观的评价,对于学习差一点的学生采用针对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
四、评价趣味和启发
在中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中,教师还要结合中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评价。中小学生一般非常喜欢有趣的东西,而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比较强,学生容易对数学学习感到乏味和畏惧,所以在教学评价语言中,教师要注意增加趣味性的因素。比如,教学“鸡兔同笼”这个经典问题时,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都容易被这看似复杂的题目给难住。有的学生此时提出了问题:如果鸡和兔都是两条腿就好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句话,迅速理出新型的解题方法:大家来模拟一下,大家是兔子和鸡,兔子把前腿藏起来,那么先数头有多少个呢?学生回答:有五十六个。“那有多少条腿啊?”“一共有112条。”但是在鸡兔题目中有136条哦。学生在集中精力思考后,一下回答到(136-120)÷2就是答案。通过教师这样幽默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理解,保证了教学效率。
虽然在教学中进行评价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有帮助,但是教师在评价中也要注重时机性,过多评价的语言就容易让学生太过于纠结教师的评价,将课堂的重点作为教师的评价。教师要积极观察学生,发现进行评价的黄金时期,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无限循环小数”这一课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个概念,教师可以引入音乐的节奏,提问:大家如果要一直拍下去,能拍无数下对吗?那如果给一分钟或者两分钟呢?在学生充满信心的回答后,可以说:同学们真聪明,相信大家对于无限循环小数应该也能很快理解。于是引出新课。
五、评价正面和激励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脆弱,所以教学评价语言主要是以激励性为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受到教师重视的感觉,通过教师的积极性评价,不断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对自己的自信。比如,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到百分数这种概念时很难以理解,在练习习题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简单问题的错误,教师要以足够的耐心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带领学生深入学习百分数,将分数的形式改成百分数。
六、批评时语言要“溫柔”
表扬与批评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学生就会沾沾自喜,只有批评没有表扬,学生感到只是苦涩和压力,所以表扬和批评相互结合,要进行合情合理地引导。在每节课后进行练习时,我会让学生们在黑板上来完成。对于学习成绩较好、能正确解答题目的孩子,我在表扬他的同时,也会指出他不足。
结语
教师科学合理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有效促 进课堂教学的实施,同时也对学生的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水平具有重要意 义.
参考文献
[1] 张虹.提高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