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10-21丁东林
丁东林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体育是一门重要的素质类学科,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选项教学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选项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选项教学法;初中体育;教学应用
体育是一门素质类学科,通过体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更加注重体育教学,将更多新型的教学方式运用于体育教学中,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体育教学属于比较重要的学科,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其一,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很多学生潜意识中依然将体育当做副科,自身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强,学习兴趣也不高,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二,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体育教学中的很多体育项目都需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很多教师依然习惯性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单一的、机械地重复体育训练,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一、选项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挖掘选项教学法的运用价值
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也存在非常大的个性化差异,运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学习效率和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选项教学法是一种依托于学生能力、兴趣、学习意愿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选项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了解初中体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之后,还需要统一检测学生的体育能力,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包括性格、兴趣爱好等),然后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理论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然后将所有的教学任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去选择相应的教学任务,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二)注重取长补短,科学设置选项
在选项教学法时,设置选项属于重中之重。因此,想要优化初中体育课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还需要注重取长补短,科学的设置相关选项,充分发挥出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此外,教师在设置选项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能力,将更多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强项与不足之处,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参与,从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例如,面对平衡力较差,耐力比较好的学生时,教师可以将吊环、双杠、单杠等锻炼学生平衡力的运动和长跑等锻炼学生耐力的运动结合起来设置选项,帮助学生取长补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此外,在设置教学选项时,还需要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同时需要考虑到学校的场地和自身教学水平,将学校的教学资源有效运用起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项条件,保证体育教学质量。
(三)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合理控制选项人数
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选项教学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与选择权,但是教师需要明确的是,选项教学法不是供学生随意选择的,而是服务于初中体育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巧,不断锻炼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教师在运用选项教学法时,还需要注重控制每一个选项的人数,并且学生在进行选择时,需要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特点,让学生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有效避免扎堆现象。此外,还需要注重多样化教学,将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更愿意参与体育教学。
例如,教师在结合场地设施配置与特点设置了相关选项之后,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人数,规定每一个选项的人数,然后让学生填写第一、第二、第三意愿,在尊重学生第一意愿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人数和学生特点进行有效的调剂,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选项教学法运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注重取长补短科学设置选项、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合理控制选项人数等方式,更好地运用选项教学法,优化体育教学。
參考文献:
[1]陈秀杰.选项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北方文学,2017,15(2):137-137.
[2]陈新. 诱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创新路径中应用价值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28(2):170-170.
[3]王继梁. 浅谈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下旬),2017,03(6):16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