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9-10-21王永伟
王永伟
摘 要: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普遍都比较重视教育,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就是重视发展,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只有将教育发展起来,国家的软实力才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非常实在的日常言行举止。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渗透做人及做事的道理,生活化的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促使学生的日常言行举止变得更为端正一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背景
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初中教育阶段当中开始自己的住宿生活,短时间内离开父母的庇护及教育,在这一个阶段当中学生非常依赖教师的指引,这一个阶段也是学生思想意识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教师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思想教育每时每刻都不可以松懈下来,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一段时间中的人生走向。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可以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应当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互联系起来,才可以推动学生走上一条全面发展道路上。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的研究意义
进入到初中教育阶段中的学生,生理发育速度十分迅猛,在此期间,身体迅速发育到接近成熟水平。但是相较于生理发展速度来说,学生的心理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处于向着成熟过度的时期当中,因此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因此也就会想要摆脱自己儿童的身份,希望可以在短时间之內构建起崭新的行为标准,获得他人的认可,处于破旧立新但是又不知道如何确立崭新标准的阶段当中,因此教师的引导及系统化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在此阶段当中,学生初步进入到青春期当中,身体迅速发育会让学生感觉到十分敏感并且困惑,因此也就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承受很多心理压力,具体表现是反抗但是却又十分依赖父母;心理活动逐渐增多但是却不愿意展现在其他人眼前;勇敢但是却又十分莽撞,思考的事情非常多,从而也就会显得比较懦弱;自我感觉非常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容易遭受到打击;在难以顺利解决问题的时候,自身的情绪及行为就会出现一定偏差,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得精神疾病。
3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以生活为出发点引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初中生处于一个对各种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的阶段当中,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紧紧的把握住初中生这一特征。教师应当尽可能将教学和生活相互联系起来,通过生活化问题及生活化事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为基础自然是可以对课堂教学效率及效果做出一定保证。
比方说,在“友谊与成长同行”这一节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嘘声依据个人成长过程,准备一些自己和伙伴的合影,在上课之前将这些照片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照片可以将学生儿童时期当中的回忆勾起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一定学习兴趣,为后续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教学效率及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3.2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优质的课程导入模式仅仅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而已,教学主体内容才是课堂教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一般都是来源于生活当中,编写者希望学生可以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获取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引导。但是教材当中的案例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契合初中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这种教材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分离,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构建趣味性强的生活化情境开展教学工作。例如,在“网络交往新时空”这一节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排练网络交往情景剧,让学生展现网络交往当中经常会发生的事件。生动形象的表演可以让学生对网络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安全问题形成深入的认识,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转变,促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形成清晰的认识。
3.3妥善设置提问环节,研究生活化问题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提问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教师提问水平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效率造成一定影响。凭借提问弥补生活化教学模式中的缺陷是一项有效性比较强的措施。提问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应当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认识,精准的将教材和学生实际生活相互融合的点找寻出来,设置出更多的问题,保证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提出的各个问题都具备启发性及趣味性。生活化问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促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会更加愿意参与到思考问题的行列当中,让学生养成一定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渐走上一条全面发展道路上,最终也就可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4结语
从整体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教师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到的是将“传道”和“授业”相互融合起来,学生们的阅历比较浅,因此难以对课本中的概念性知识形成深入的认识,就算是将课本中的概念性知识背过,也仅仅是为了能够解答考试中的题目,重视教学生活化,来对教育效率及效果做出保证,促使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养成正确的三观,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静.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J].学周刊,2018(34):68-69.
[2]李雪.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现代交际,2018(20):103+102.
[3]聚焦新版部编教材呈现多样教学风采——我市举办2018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践研讨活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