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安徽农业电商发展问题

2019-10-21付威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3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发展

付威风

摘  要:农业电商是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安徽省农业电商平台分为自主建设型电商平台、依托第三方平台的农业电商和商务部电商扶贫馆三种农业电商模式。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利用SWOT分析法得出安徽农业电商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一步提出安徽农业电商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电商;发展;实证研究

一、农业电子商务基本内涵

农业电商是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互联网+农业的具体应用,也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1]。首先对农业电商、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电商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探讨,这对我们后期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三者的共同点是:都是以农业生产部门要素作为服务主体,但是服务范围有所不同。农产品电子商务仅限于农产品生产后的电子商务,它是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电子商务的重要成员,农产品电商服务范围最小;农业电子商务包括农村地区的农业电子商务和城市中涉及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网络销售的电子商务,还包括休闲农业的电子商务。而农村电子电子商务一方面包含农村中的农业电子商务还包括农村从事日用品、家具家装等从事工业品销售的电子商务。所以农业电商更能反映农业本身的发展水平,也是检验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的重要参考标准[2]。

二、安徽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总的来说,安徽农业网络信息平台颇具规模,不同种类和功能的信息平台相继建设。安徽省农产品电商交易额持续增长,2017年安徽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87.4亿元。本土电商企业占了较大比重。“邮乐农品”、“聚农 E 购”、“三个农民”等本土农业电商平台快速发展,涌现出“三只松鼠”、“桃如意”、“拾穗谷”、“谢裕大”等著名电商企业[3]。

2017年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務交易额近400亿元位居全国第8,电商卖家总数位居第10位,同比增长273%和24%,增长速度均处全国第一。自建电商平台有100多家,占比30%;依托京东商城等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有200余家,占比70%以上。

本文将安徽省农业电商平台分为自主建设型电商平台、依托第三方平台的农业电商和上商务部电商扶贫馆三种农业电商类型进行研究。

(一)自主建设电商平台

第一类是涉农企业网站建设,这是最早的农业电商模式,可以说是农业电商平台的雏形。同大科技园、安徽徽大农业有限公司网就是这种电商模式。一般是由企业自主建设、管理、运行与维护,发布供求信息,寻求合作伙伴。第二类是农产品电商平台:聚农E购、邮乐农品、供销e家,他们是由政府部门发起的公益性农业电商平台,但是他们经营模式和主体也有所侧重[4]。第三类是农产品电销售和本地化农业电商运营的平台,立足地方的淘宝型电商平台,例如小蚂蚁优选、安徽景徽菜篮子、花果山电商平台等。

(二)依托综合性平台的农业电商平台

安徽商之都和淘宝网合作的“特色中国·安徽馆”、百大集团携手京东共同打造的“中国特产·安徽馆”、三只松鼠、三个农民等都是该种类型的电商平台;近年来各市县也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与淘宝、京东等平台合作建设自己的地方馆,积极搭建展出、推销地方农特产品。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市的京东地方馆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市在该平台展销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数据截止到2018年12月底。

全省16各地市,除马鞍山外,在京东都建有自己的地方馆,皖北几个地市主要是牛肉、烧鸡等肉制品和酱菜,面食等,皖南地市主要是茶叶腊味、蜜饯、干货等,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黄山的毛峰臭鲑鱼、六安瓜片的订单来自全国各地。从农产品经营层次看,农业大市的产品更倾向于初级农产品,工业城市、旅游城市展销产品已加工后农副产品居多,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农业产链条,提升农产品增加值。

(三)商务部对口电商扶贫情况

电商已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商务部组织协调29家单位成立的中国电商扶贫联盟,帮扶对象覆盖351个贫困县,推动企业为贫困地区农产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提升品牌化、标准化水平,促进农产品上行取得新进展。安徽原有有国家级贫困县(区)20个,每个县区都有电商平台对口支持.农业电商扶贫联盟有29家成员单位,服务安徽的有9家,其中淘宝兴农扶贫馆服务16个县区,数量是最多的;京东地方馆服务于15个县区,数量排名第二。

三、安徽农业电商的SWOT分析

SWOT 分析法即 S(strength 优 势)、W(weakness 劣 势)、O(opportunity 机会)以及 T(threat 威胁)。通过分析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来提供发展规划。

(一)优势分析

1.安徽省农业正处在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安徽省的农业总产值每年持续增长(数据来自安徽省统计年鉴),安徽省农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955.4亿元增至2017年4727.5亿,增长了37.5%。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平稳上涨。2017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比2012年提高6.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经营业加快了步伐不断发展,涉农行业的龙头企业数量、规模、实力也不断增强,截止2017年底,全省有1.9万个专业合作社,515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2个国家级的涉农龙头企业,培育农业产业联合体快速增长,销售收入1192亿元,产值占全省农业GDP的20%,大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农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结构更加合理。

2.安徽省有一定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基础

安徽省在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上已经初具规模,建立了农业信息资源分享平台,平台有丰富的农业数据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领域的“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问题[5]。“安徽农业信息网”在 90%以上的乡镇都建立了自己的服务站。安徽省还拥有 15 个国家级的农业科技园区以及 1 个安徽皖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在数量上都是位居全国第一[6]。

安徽省2018年又增加了9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总量达33个。全省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建设,实现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市区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1.4万个行政村服务网点“三个全覆盖”,100%行政村通光纤;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体系初步建成。

(二)劣势分析

1.农业信息资源方面存在问题

农业基层信息站缺乏经费,难以维持运转,同时信息员多为兼职人员。在信息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报送信息的约束和鼓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2.农民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

据2010年第六次安徽省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文盲人数为484.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8.1%,高于全国4.1%的平均比例四个百分点。从上表可以看出教育程度数量均低于全国受相同教育程度人口分布,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地区尤其突出。这说明安徽的人口素质需要大幅提高,一方面是教育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人口流失严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每年安徽省流出人口1000多万,大多是青壮年和大中专毕业生,而恰恰是这一部分人是农业电商发展的中流砥柱,根据阿里对淘宝网店店主分析,20岁到35岁的淘宝店主比例达95%,这就会影响到农业电商培育与普及,对信息的接受能力以及对信息的鉴别筛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从阿里对全国淘宝村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到安徽省这方面的不足,淘宝村增加数量和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全国增加了近1200个淘宝村,安徽只增加了2个,这种问题和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3.农产品物流基础薄弱

由于农产品的外部性、弱质性,由于物流不畅加上技术和设备缺少的因素,就会出现丰产不丰收和谷贱伤农的现象,挫伤种植户和相关企业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农业电商生态圈。

4.农业电商的信用问题乱象

网络零售失信问题突出:商品质量问题让人堪忧,退货退款难问题相对突出,促销陷阱越来越隐蔽;信用信息共享进展缓慢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有待加强。

(三)机遇分析

首先,安徽省的农业发展優势明显,名优特农产品种类多,很多农特产品都是全国知名,例如五河螃蟹、巢湖银鱼、六安茶叶、砀山酥梨等。

其次,科研水平上,目前有2所农业院校,3000多个农业技术推广站,直接从事农业服务的人员达3万多人。

再次,安徽省常住人口达到 5990 万人,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皖烟”、“皖酒”、“皖茶”等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为安徽省的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也是服务农业电商的重要载体。

(四)威胁分析

首先,当前农业信息化全国排名不靠前,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各省网民规模以及普及率来看,在全国各省综合排名种,安徽省排名第26位,网络普及率只有42.3%,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安徽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弱,农产品“三地一标”建设起步晚,农产品品质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第三,农业电子商务人才的缺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严重制约农业农村的发展。

(五)SWOT 分析结论

当前农业电商发展的新特征:B2B电商平台由PC端向移动端发展加快,易观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B2B电商平台移动端APP开发率达61%;B2B电商平台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快进入大数据应用、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

农业电子商务市场仍出院初级发展阶段,主要问题表现在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滞后、农业生产粗放分散、农产品标准化认证和名优特品牌建设程度不高,产销信息不对称(由于农产品的弱质性和季节性)、人资和资金问题凸显等方面。

四、安徽农业电商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围绕电商各环节数据信息共建共享核心任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为支撑,有效联通农业和商业,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形成电商+龙头企业、电商+农民合作社、等多种电商发展模式,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产品销售、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全面振兴[7]。

(二)全面提升安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立足安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实际,紧抓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应对,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抓突破、以考核为动力。

1.形成合力,推动农业电商发展

农业电商需要政府部门、市场主体、网络服务商、电商运营商、电商平台等多方协作、同频共振,培育农业电商市场主体。通过与知名电商平台加强对接合作,壮大农业电商数量和影响力。建设和发展农业电商平台同时,积极培育和引进电商服务企业,进一步加快农业电商生态圈建设,提高农业电商的发展的保障水平。

2. 强化基础支撑,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业国际竞争力[8]。

(2)加快编制全省农业产业信息化地图和特色产品目录,为解决区域电商整合和农产品产业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提供支持,加快培育农业电商经营主体[9]。

(3)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农业物联网建设推进农产品质量追踪溯源、企业诚信档案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4)支持和鼓励休闲农业电商建设。大力发展B2B,B2C,O2O模式的休闲农业,推动休闲农业电商化,通过电商第三方平台、休闲农业官方微信和微商拓展营销渠道,还可以与旅游网站合作,拓展集“吃住娱行购”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电子商务[10]。

(三)优化农业电商发展环境

加强辅导、培育新型农业电商主体。支持成立以农业电商协会和农业电子商务园区。加大发展农业电商政策扶持力度,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1][2][5][6]  张少杰,安徽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3][4]  王明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安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7]  2017中国电子商务研究报告[EB/OL],2018,10http://www.mofcom.gov.cn/.

[8]  朱秀芬,农业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6.11。

[9][10]  吴晓行,南京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12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发展
区域发展篇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