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019-10-21寿朔红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6期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

寿朔红

摘要:家庭是儿童第一个接触的场所,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起始点。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其次孩子接触的社会事情少,就算接触社会后,家庭的思想也会影响着她,所以家庭环境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起始点;上梁不正下梁歪;接触

引用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生活、学习、心理及性格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在幼儿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来说,健康是最重要的,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幼儿时期心理健康的孩子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中更有信心,更有力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过分严厉,要求过高,简单粗暴,经常打骂、歧视、忽略、冷漠,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会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会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如果孩子生活在民主、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就会学会关心、友好、谦让等品行;如果孩子生活在冷漠、仇视、敌对等家庭环境中,就会学会撒谎、暴躁、争斗等特点;如果在宁静、愉快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就会有安全感、乐观、信心十足、待人友善;如果生活在气氛紧张、冲突不断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而紧张、焦虑、忧心忡忡。

一 儿童对环境的影响

这是孩子对环境的影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一个孩子可以通过改变某种学习活动的性质和内容.从而影响学习环境。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儿童通过自己的动作作用于物体,将经验组织到自身的认知系统中去的建构过程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核心。孩子建构知识的过程会影响环境。

二 打骂孩子对他成长有什么不好

(一)科学地引导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1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但要循循善诱。这是每个家长都不可避免的,跟孩子一起面对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步。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独立行走,第一次独立吃饭,第一次睡觉。日常生活中孩子的一举一动多是家庭教育的成果,都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家长应当做起孩子的表率,抛弃自己不好的生活习性,才有可能正确的引导孩子。比如:饭前洗手,上完厕所后也要洗手,早上起床要刷牙洗脸,等等。除了大人的言传身教,孩子还需要有大人的鼓励,才会更进一步激发自身的热情,尽快做到能够独立生活。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好基础。我们的做法是对孩子的每次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表扬,并满足孩子的一些愿望,让他知道这是因为他自身努力取得回报。这样不但孩子愿意,大人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得到交流。

2 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

每个时代的孩子都有他那个时代的特点,所以,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应该要学会与时俱进。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培养他的行为规范,早晚按时起床,睡觉,自己穿衣,穿鞋,自己洗脸,刷牙,自己整理床铺,玩具,书籍等等,一系列的习惯培养对她后来的学习生活相当有帮助。

(二)在日常生活中开发孩子的智力,启发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的智力培养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实。只要大人正确引导了,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对于孩子喜欢的一种形象,一种玩具,家长应该给予引导让孩子在大人的引导下从书籍 媒体中寻找相关的让孩子感兴趣的。通过图片、故事、手工等方式启发孩子产生联想和创造里,开创视野和动手能力。

案例一:在一次与楠楠聊天中得知,楠楠每天晚上,妈妈都会和她一起看巧虎的碟片,并学习巧虎讲的好习惯,还给她讲故事,有时还陪她一起做手工。

(三)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长期和谐的成长环境。

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大人不应当责骂甚至打骂。要好好引导和教育,总之教育孩子的过程同时是大人教育自己的过程,不要把孩子的问题全推到孩子身上,多想想自己,甚至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你的孩子怎么办。孩子是家长的缩影,注重自身的形象,不要直接把孩子跟其它孩子进行攀比。引导孩子的自尊心和表现欲望,不要把孩子托给电视和电脑。

三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一)消费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与要求日益增高,在孩子身上的投资也水涨船高。有些父母在事业上小有成就,生活上对孩子照顾不周到,只能想到用金钱来补偿。这无疑是告诉幼儿只要你想要的东西肯定能买到,时间长了,只会让幼儿盲目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那就会形成坏的消费习惯。

(二)权威型

权威型的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该有权威,这类型的父母对幼儿的态度积极肯定,热情的对待幼儿的要求,愿望和行为反应,尊重幼儿的意见和观念,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讨论。他们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坚定的实施规则,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表示不满,而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表示支持和肯定。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幼儿的理解,尊重,来自于他们与幼儿之间的经常交流及对幼儿的帮助。

(三)宽容型

宽容型(即放纵型)的疆域方式的父母和权威型教育方式的父母一样对幼儿 充满积极肯定的情感,但是缺乏控制。放纵型教育方式的父母甚至不对幼儿提出任何的要求,而是让其自己随意控制,协调自己的所有行为。对幼儿违反要求的做法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纠正。

案例一:每天傍晚放學时,一鸣奶奶总会拿着许多油炸的食物,一鸣总会说:“奶奶我要吃鸡腿,明天要吃香肠。”奶奶也总会说:“好的好的,只要你喜欢。”一鸣又会说:“奶奶,我鸡腿不要吃了,我要玩滑滑梯去了。”“好的,好的,小心点啊!”

四 结论

通过研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这个问题,了解了环境的好坏对孩子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分析所受的影响和极端给予指导、提出。使父母在为自己的孩子成长方面有了新的了解,认识到了孩子成长的需要以及父母的给予,避免了盲目的对孩子的要求或给予,有时甚至拿孩子出气的现象,让他们从新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新方式。

参考文献:

[1]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序号]赵冬梅.刘月兰.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行为关系分析[J].2000年03期.

[2]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序号]刘爱书.武丽杰.陈力.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偏相关分析[J].2001年05期.

[3]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序号]黄静宁.陈寿康.刘筱娴.父母行为、个性与儿童行为的关系[J].2001年01期.

[4]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序号]沈杰.小学生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J].2001年06期.

[5] .海南医学:[序号]冯霞.白雪萍.家庭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影响的探析[J].2005年10期.

[6] .西藏日报:[序号]刘小林.家庭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N].2000年.

[7] .中国教育资讯报:[序号] 张博.关注儿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N].2002年.

(作者单位:绍兴市柯桥区齐贤陶里阳光幼儿园)

猜你喜欢

社会性发展
人的社会性发展与自我悦纳
“自然生成”背景下幼儿礼仪教育与社会性发展的相辅相成关系
游戏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隔代抚养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表现、问题与对策研究
探讨混龄建构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试论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新价值
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