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薛宝钗的悲剧意蕴

2019-10-21李朝霞

青年生活 2019年4期
关键词:薛宝钗人物形象悲剧

李朝霞

摘 要: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是作为与林黛玉对立的典型来刻画的,她安分随时,罕言寡语,才貌双全,冰雪聪明,是封建社会淑女的典范,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的喜爱。有人称她是典型的封建淑女,更多的人则说她是一个封建教统的牺牲品。本文拟从宝钗的出身与外貌、性格与才情、待人处事等方面,分析其形象特征,阐述其“悲剧”意蕴。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悲剧

绪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贵族大家庭,薛宝钗却能在此地左右逢源,以其非凡的人格魅力,贏得了荣国府上上下下众多人的赞叹和拥戴。从宝钗在大观园里对自我形象的塑造来看,可知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公关人物,她的举手投足對我们现代社会公共关系处理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红楼梦》中既然有宝玉和黛玉这样有着叛逆且勇于同封建制度抗争的人物,自然就要有同样才貌出众却是对封建制度绝对的捍卫者;既然要体现自由恋爱强于包办婚姻,包办婚姻的受害对象还是个如此完美的女子,但宝玉还是倾心于了自己思想灵魂的契合者,抛弃了众人眼中的完美对象,更是突出了自由恋爱的优越性;最重要的还是这位封建道德礼教捍卫者、封建家长心目中的完人,最终也没有逃脱“万艳同悲”的悲剧命运,成为了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这一形象及其最终命运都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薛宝钗形象的个性

(一)出身与外貌

曹雪芹不仅描述了宝钗外表的丰润美丽,而且着重突出了她朴素内敛的品格,“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第八回),体现出宝钗少言寡语、小心谨慎的行为作风。她所住的衡芜院如雪洞一般,摆设和玩器之类的也都没有,被褥也都十分朴素,宝钗本人也不爱花儿粉儿,偏好素雅淡泊,作为一位正值青春年少且貌美如花并且成长于富贵之乡的娇小姐,这种朴素平实的风格确实值得称赞。

(二)性格与才情

说到宝钗的性格特征,“拥薛派”认为其温柔敦厚,才德兼备,在贾府中上至贾母王夫人,下到丫鬟老婆子,对她都是赞不绝口。而“反薛派”会提到其功利伪善,热面冷心的种种行为。其实客观看来,由于形象本身、作者的主观态度、表现手法上的复杂性,对薛宝钗性格的评判不能只从一面来概括,而是要结合她的出身背景和所处环境来分析,薛宝钗出身商业之家,加之不成器的哥哥和母亲的器重和偏爱,也让她明白了自己是使薛家能够继续辉煌并保持着与贾、王两大皇亲贵族密切联系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宝钗性格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趋炎附势的功利心和时刻维护自己权益的利己主义。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宝钗对贾府中两位德高望重且最有发言权的人物——贾母与王夫人的极力示好。

论才情学识,大观园中当首推宝钗。首先看在书中最为著名的结诗社作诗,历次诗社,总是钗黛二人轮流夺魁。宝钗不仅诗作上佳,理论知识也十分丰富

(三)待人处事

说到待人处事和交际手段,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在薛宝钗身上,无论是她的自甘淡泊,宽以待人,善解人意,还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以退为进,可退可进,都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会做人”,“会做人”表现在很多方面,宝钗在交际方面的第一个特点便是尽己所能,广施恩惠。

二、薛宝钗的悲剧意蕴

(一)才德之悲

薛宝钗是曹雪芹塑造的封建末世统治阶级正统派的典型,她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全部女性道德,但是这种所谓道德规范中,本身就包含了许多虚伪和腐朽的东西,因此在宝钗的性格中不可避免地隐藏着一些让人遗憾和反感的因素。

(二)时代之悲

薛宝钗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明清之际,封建社会虽未走到尽头,但已走向没落,各种社会弊端日益暴露。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追求自由,崇尚个性发展的思想悄然兴起,尤其是青年男女,大胆冲破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走向自由恋爱、自然结合,而也有部分青年男女,虽也了解新思想的兴起,但由于受封建礼教毒害太深,不敢公然反对落后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虽然他们也向往自由,但是他们仍然遵守着旧制度。薛宝钗就是这类人的代表,宝钗“既是守道者,同时又受害于所奉守的道”,这就是宝钗的悲剧。她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三)婚爱之悲

宝钗对“金玉良缘”的婚姻并未提出抗议,她只是听从家长的安排,这也正是宝钗的人生悲剧所在。明太祖《立极开辟垂训》:“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凡父母言行好恶,一一体贴顺从,毫不违背,方谓之孝”。宝钗的现实型性格决定了在爱情上不可能得到宝玉,她的尊崇封建的道德规范决定了她听从家长给她的婚姻安排而毫无怨言,她的信从封建礼教决定了她将沿着李纵的道德走完孤寂悲凉的一生。

三、薛宝钗悲剧的原因

(一)封建家长制的孝女

贾府作为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家长制自是奉为典旨。依此类推,史,王,薛作为当时的钟鸣鼎食之家,必为这传统伦理制度所深深浸透。这种制度渗透贵族阶级上上下下的所有人,并且被不自觉地引为生活中的一个准则,这就更不要说“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薛宝钗。她上下打点,左右逢源,凭着根据封建准则对自身的塑造获得贾府上下的一致好评。她深为长辈所喜爱,为姊妹所敬重。

(二)家族法令下的无奈

封建家长制无疑对青年男女个性压抑,提倡“修身应在应礼”,将忠孝礼信义等道德品质提升到最高位,并且无形中形成一种规范和法则,同时要求所有人完全无条件接受。家族制是与家长制密切联系的,所以薛宝钗的婚姻悲剧既是家族法的产物亦是家长制的恶果。

(三)封建淑女的个性化

她常常以理智,礼教来掩盖或者说压抑自己真性情的流露,务必使自己循规蹈矩,娴雅沉静。这势必与贾宝玉的天然本性钉铆不合,情理相悖,是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

结论:综上所述,宝钗的悲剧看似偶然,出乎意料,是由“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的贾宝玉所直接造成的,实则不然。这是在整个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传统轮,道德礼教等等所综合作用面对一个女性产生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悲剧,亦是当时女性悲剧的一个另类典型。薛宝钗是封建制度的殉葬品,她的悲剧充满矛盾,充满曲折,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礼”与“情”,个人和社会,传统和变革之间的重重矛盾,这是了当时女性生活的无奈和悲哀。相对于林黛玉完全地出自人性自由对当时的社会提出的强烈控诉和反抗,以死殉情;宝钗的“殉道”更加令人思索。

参考文献:

[1]黄志鸿,管乔中.《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薛宝钗篇[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04:77-84.

[2]杨丽华.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论[J].黑河学院学报,2017,06:168-169.

[3]姚琴.“山中高士晶莹雪”的美——基于语料库的薛宝钗人物显化翻译研究[J].名作欣赏,2017,33:11-13.

猜你喜欢

薛宝钗人物形象悲剧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浅析《红楼梦》薛宝钗的形象与读者误解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画家的悲剧
冷香丸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近视的悲剧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