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职业指导新路径探究
2019-10-21李紫艳陈强
李紫艳 陈强
摘要:本文从互联网发展趋势和中职毕业生就业前景出发,依托当前盛行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结合“互联网+”对中职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影响,提出“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职业指导新思路,即建立就业指导信息推送平台、网上就业指导互动平台以及社会职业指导资源共享平台等三大平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创业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院校;职业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方针。近年来,中职院校已成为我国向社会输送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最主要阵地之一。然而不难发现,中职院校走出的毕业生,无论在职业选择的随意性还是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性和胜任力方面皆不尽如人意。如何做好中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传统的中职院校职业指导模式势必无法跟紧社会前进的步伐,“互联网+”职业指导新模式亟待探究与推广。
二、“互联网+”视域下中職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
(一)教育模式死板,缺乏凸显个性
当今中职院校职业指导教育方式单一,过于模式化和共性化。目前,中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通常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规》等就业指导课的形式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份PPT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可以说教学模式千篇一律,毫无吸引力。
(二)职业指导人员数量不足,效率低下
李克强总理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一词便迅速流行开来。紧接着国务院于2015年7月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又进一步掀起了社会关注的浪潮。相对“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工作模式,传统职业指导模式效率低下,容易出现就业方向盲区。教育部[2002]18号文件规定,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可是现实却不尽然。
(三)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欠缺,专业化程度不高
中职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当今中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一部分是由学校管理工作者来兼职,另一部分来自各大高校毕业生,他们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中职院校指导学生就业工作,没有经历社会的锤炼,无法准确把握社会市场的发展动向,对学生的就业方向无法提出实质性的建议。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职业指导新路径
(一)建立职业指导信息推送平台
传统的职业指导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就业信息和就业方向等方面的需求。中职院校应利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科技成果,建立QQ、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信息推送平台,利用平台把求职者最想了解的和社会最前沿的就业信息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快速推送到手机专栏并传递给中职求职者。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利用课余零碎时间浏览信息,记录对自己有利用价值的信息。
(二)建立网上职业指导互动平台
指导中互动性效果决定着职业指导的效果和质量。中职院校可以建立网上就业指导互动平台,学生遇到对就业方向把握不准或对就业信息有疑问时,可以随时在网上与指导教师互动,也可以通过微课、MOOC等形式播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规》等职业指导课程,学生依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在线上学习、互动,同时在线下,教师针对有必要巩固的知识安排实践活动。利用“线上+线下”的就业指导互动平台,不仅可以提高职业指导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建立社会职业指导资源共享平台
正如前面所述,当前中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缺乏社会实践,但是众所周知,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有许多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职业指导教师。因此,中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立社会职业指导资源共享平台,这些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播与学生进行沟通反馈,传递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真实动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就业创业观,从而整合社会各种指导就业资源,最终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创业之路。
四、总结
我国中职院校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发展,依托当前盛行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结合“互联网+”对中职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影响,创新“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职业指导教育的模式,即通过建立就业指导信息推送平台、网上就业指导互动平台以及社会职业指导资源共享平台等三大平台探索出中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