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学经典为载体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
2019-10-21邢研
邢研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不可或缺内容。在当今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价值观尚未定性的青少年易被消极的思想或言论所迷惑,学习国学经典是培养社会合格公民的现实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时代需要。以国学经典为载体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增强青少年的文化底蕴,提升其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国学经典;青少年;德育教育
在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多元文化和不同价值观共存、甚至是彼此碰撞、冲突的局面。对于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若缺乏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正确的精神指引,容易滋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不辨美丑、自私冷漠等腐朽思想。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个国人应有的底色。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文化底蕴,提高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
一、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困境
1.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化冲击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受群体交往和大众媒体等因素的影响。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人们的思想更多的处于开放和多元的环境之中,家庭和学校的作用已明显被削弱,青少年所自主选择的网上行为,不仅是简单的沟通交流、休闲娱乐,其自身的思想认知、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也会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青少年的选择和辨别能力有限,加之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健康性等因素,其极易被腐朽、极端、消极思想和言论所迷惑。
2.教師对青少年的价值引导作用下降
在互联网媒体发达的背景下,教师的权威及其对学生的价值指导作用日益下降。很多教师对学生德育教育效果不佳而感到困惑。面对差异较大、个性十足的学生,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法给予切实有效的引导。
3.学校德育教育本身不被重视
虽然很多学校高举立德树人的旗帜,但是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有关德育教育的课外活动时间被缩减。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本学科内容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不强,忽视对学生思想的陶冶和价值观的引领。
二、国学经典在青少年德育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1.学习国学经典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统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因此,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感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爱国主义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立身之道;“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的道德品质……青少年通过学习和实践体会,最终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2.学习国学经典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现实需要相统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勇于担当的使命感,是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青少年所应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理念和价值准则。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并结合历代仁人志士的事迹,强化青少年的责任担当意识,把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富强与发展联系在一起,从而心怀天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拼搏进取。
3.学习国学经典与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时代需要相统一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人文智慧的结晶。“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修为与胸怀、“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处世准则、“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和谐境界,这些宝贵思想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我们中国人扎好根、筑好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才能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三、以国学经典为载体对青少年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
1.抓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
“教育为本,德育先行”。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把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但是,简单的说教与训导无法触动青少年的心灵,教师只有从“裁判”、“法官”等权威形象,转换成引领者、倾听者和“顾问”,才能展开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从而给与青少年学生价值观上的引领。同时,在开放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由于青少年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还比较弱,教师作为引领者,更应注重教会学生具有理性的批判精神和智慧的选择能力,而国学经典中的很多流传千年的价值准则和处世之道,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学会鉴别,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
2.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受学校评价体系等各种问题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提升自身能力时,更倾向于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学习,从而导致一些教师处于“有知识无文化”的窘况。因此,要实施以国学经典为载体的青少年德育教育,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能将国学经典中的道德精髓灵活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从外显的生活习惯到内在的情感认知都得到提升。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应潜移默化的融入国学经典元素,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例如在班会课上,以诵读表演、经典接龙、经典故事诠释等多种学生喜爱的形式灵活呈现;学校通过定期举办专家讲座,与师生和家长共同品味经典,通过征文比赛,有奖问答等形式增加师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在校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活动的环节中,融入古代庆典仪式的元素,使青少年感受礼的文化并对优秀传统文化升起敬畏之心。
4.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将国学经典内容融入生活
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只靠学校的力量远远不够,还应将国学经典的内容融入生活。例如通过清明节倡导追贤思孝、增进家族乃至民族的凝聚力;通过端午节追忆古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通过中秋节感受月圆人团圆的期盼,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家国和谐的情思;通过重阳节传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温情,让老有所依、老有所敬、老有所乐成为文明社会的一道温馨风景。青少年只有将国学经典的内容践行于生活,才能确保德育教育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罗艳花.国学经典诵读与青少年良好品德培养初探[J].江西教育.2013,(Z3)
[2]聂冰青,郭强.多元文化图景下高校德育的困境与破解路径[J].教育探索,2017,(1)
[3]戚万学.多元文化背景中道德教育的文化自觉[J].人民教育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