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路径分析
2019-10-21张梦
张梦
摘 要: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开阔视界、陶冶情操的一大途径,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的一大基础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对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益,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涵养,为日后语文的深入学习打下牢固基础。可是,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平均阅读量却不尽如人意,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如此现象,又该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以下将針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发展路径进行阐述。
关键词: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方面的要求也发生很大变化。对于四年级这一小学特殊阶段的学生而言,是极其关键的承上启下年,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步入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情况。这要求着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寻找准确的教学切入点、制定精准的学生培养方案,个人认为以下方法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具有一定效果。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享受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成功的开端。学生对书本的认知有一定的偏见,这种偏见是由于学习教材的枯燥无味造成的,日常学习使用的教材没有插图、不具有趣味性,学生对书本报以固定认知,认为所有书本同一类型。首先要改变学生的主观认知,引导学生投身阅读的海洋。
(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每个大人都是学生的榜样,四年级这一时期对于老师、家长都有崇拜情结,会仿效老师和家长的行为,而身为师长和长辈可以以身作则的为孩子充当身边的榜样。[1]除此之外,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批文豪,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名人事迹、阅读名人名作,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产生由衷的敬佩,在心底悄悄埋下阅读之苗。
(二)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在刚开始阅读时劲头很足,由于接触阅读尚少,必然会存在一些疑问,老师需要主动询问学生是否有疑问,对于学生的疑问要妥善回答。在这些疑问中一定会存在幼稚、浅显的问题,针对这类问题老师不能忽视,否则会损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对学生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理阴影,尤其是四年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还不是很强,老师在回答问题是要掌握力度。[2]针对学生的疑问,老师要表示肯定,肯定学生善于提问的行为,不断地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内容,这也是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方法。
二、传教学生阅读方法,真正做到会读书
如果说浓厚的阅读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那么正确的阅读方法就是成功的垫脚石。阅读是要讲究方法的,没有计划的阅读毫无意义,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让阅读事半功倍,阅读效果也更为明显。
(一)认真整理读书笔记
四年级学生学习新事物速度较快,但如果不加以巩固,遗忘速度同样快。课外阅读没有老师帮助指导,只能依靠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记录和阅读心得。而整理读书笔记这一良好阅读习惯,需要在平时依靠老师的引导形成。在课堂阅读时,老师规定学生进行读书笔记整理的任务,并评选出“优秀标兵”,长期规定便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二)同学之间共享读书心得
除了整理读书笔记之外,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定期开展读书心得分享大会,让学生们自主交流,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也可以让大家的阅读感受得到交流。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最终实现读好书
阅读的最终归宿是回归实践,通过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可以灵活利用在实践中,阅读的最终目的才算达成。四年级学生正值懵懂时期,无法对书籍的类别、好坏做出精准判断,错误判断会导致读错书、错读书的现象。[3]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多读书”到“读好书”这一质的飞跃,需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一)校内举办作文比赛
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种体现方式,通过举办作文大赛,可以让学生欣赏他人的文采,互相借鉴、互相分享经验,共同进步。作文比赛举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分出写作强者和弱者,它只是在悄悄地影响学生阅读能力。
(二)校外进行图书义捐
在中国偏远地区的孩子没有读书的机会,没有课外读物可供孩子阅读。阅读最终的目的是“读好书”,可是做到小小善举何尝不是“读好书”的表现。通过在校外举行为山区学生进行义捐的活动,可以令学生意识到需要尽自己最大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避免了闲置书籍的浪费,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培养,这才是真真正正“读好书”的人们应该做的事情。
结束语:
综合以上论述,四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关键时期,所以应该得到各部门的足够重视。老师积极为学生寻找合适的阅读方法,将通过阅读获取的东西灵活运用于实践,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从阅读中找到乐趣,和阅读成为挚友。会读书、读好书,让阅读为语文学习服务,实现语文素养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赵庆英.浅析四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途径[J].人文之友,2018,9(16):273.
[2] 刘悦.四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途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1):89.
[3] 廖先.小学生阅读策略探究:学理辨析与框架建构[J].语文建设,2019,(10):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