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现状
2019-10-21王留军
王留军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医外治法的基本概念,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了脐疗、中药灌肠、小儿推拿、针刺疗法以及中药浸泡疗法等中医外治法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以此为临床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小儿腹泻;研究现状;治疗
在儿科中小儿腹泻是多发病和常见病,中医外治方式治疗小儿腹泻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尽管小儿腹泻在四季都有可能出现,但是夏季和秋季为主。治疗小儿腹泻,西医主要治疗方式是防治患者脱水和采用止泻药,而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有多种方式,这些方式较为简单,疗效好,很少有副作用,多年来备受医生和患者家属的推崇。
一、概述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一种由不同因素、不同病原导致的,以大便次数增加和大便性状变化为特征的消化道综合征。我国急性腹泻发病率不高,小于5岁的儿童每年发病两到三次,总患病人数已经超过3亿。主要常见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特别是不超过一岁多发,是婴幼儿主要疾病之一。[1]主要感染病源是杯状病毒以及轮状病毒,感染率远远超出65%。2004年世界卫生数据表示,腹泻是导致新生后期死亡的次要原因。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腹泻,可以导致新生儿营养不良、死亡等等。因此,一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将腹泻的防治作为主要工作,以此更好地实现世界卫生素质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全世界儿童死亡人数。
二、小兒腹泻的基本治疗原则以及中医外治法的切入点
当前《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对小儿腹泻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其一,脱水的治疗和预防;其二,营养治疗;其三,补锌治疗;其四,准确使用抗生素;其五,其他治疗方式,比如:采用蒙脱石散、采用益生菌以及中医治疗中使用针灸、辩证方药有一集推拿等等。当前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更加深入的诠释以上原则的应用,比如: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主张在病毒性腹泻时使用,即便疑似细菌性腹泻,医生一般也不建议使用。由于很多病原菌所导致腹泻都有一定的自限性,而且研究显示使用抗生素不能减少腹泻病程。
中医药疗法诊治儿科疾病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儿科医学专家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比如:唐朝医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编写的《少小婴孺方》;[2]明朝医生完全编著的《幼科发挥》等等。在这些优秀的经验中,有很多外治法在腹泻中应用,常见的有脐聊、推拿等等。现有研究表明指针对小儿腹泻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如果可以在疾病早期使用现代化医学疗法,很有可能会起到协同的作用,减少病程,促进患者康复,并且可以降低一些由于药物造成的损伤以及不良反应等等。
三、小儿腹泻中医外治法的应用现状
(一)脐疗
脐疗是以脐处为刺激的部位,把药物作为适当剂型敷在脐部,或者在脐带位置给予一些物理刺激,这样能够激发患者的经气、促进他们气血运行,对人体的脏腑以及阴阳功能进行调节,进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式。脐疗的主要方式有按摩脐部法、针刺脐部法以及拔罐脐部法等等。[3]而贴敷脐部疗法具有操作简单,而且可以发挥药物的作用,临床上是尤为常用的。王传波使用自离健脾汤配合云南白药膏肚脐敷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90例,治愈16例,好转23例,无效2例,6天后症状显著好转,大便性质显著改善,具有大便更加稀、无便秘等副作用,有效率达到93%,表示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大范围的推广和研究。
(二)中药灌肠
许多腹泻患儿因为食滞肠胃、脾胃虚弱,有些患者伴有呕吐以及恶心等多种消化道症状,出现刚吃即吐的情况,中药灌肠防止以上问题出现,还能防止口服药物后被消化液损坏而减少药效的不足,并且直肠给药吸收效果高于口服给药,病位容易达到,其药物有效利用率以及吸收总量,都比药物口服显著。于旺吉采用中药灌肠法治疗小儿腹泻500例。湿热写采用肠炎一号,使用肠炎2号对脾虚泄进行治疗,煎药,每次取药量是20ml,保留灌肠两个小时以上,每日一次,三天是一个疗程。研究结果:湿热泄组明显40例(15.2%),显效180例(22.6%);脾虚泄组显著70例(23.6%),显效160例(55.0%)。
(三)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治疗的基础是中医理论,辩证施治是其治疗的关键原则。所使用的主要穴位是特定穴,辅之经穴。经常使用的特定穴有七节骨、大肠、胃经、二马、龟尾、内八卦以及小肠等等;经常使用经穴主要有中脘、足三里等等。[4]推拿可以加强脾胃的运化,推进患者体内消化酶以及胃酸的分泌,提升患者的消化功能以及机体免疫力,抵挡外来侵袭,使得患者能够快速恢复脾胃脾胃功能。王梅珍使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45例,痊愈32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是91.24%。
(四)针刺疗法
在治疗小儿腹泻中很少用到针刺疗法,而且很多研究中患者年龄不超过3岁,方式有水针疗法、毫针疗法等等。治疗过程中多使用点刺,比如:点刺四缝穴;留针时间较短或者不用留针,幅度小的迅速捻转强刺激手法,刺激约30秒,再出针。
(五)中药浸泡疗法
足部是足三阳经终点,多分布于腧穴,浸泡足部让药物利用皮肤腧穴进行吸收,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外治内病的目的。[5]焦平使用30g中药茜草,30g赤石脂,20g石榴皮,15g升麻,用水煎双脚以及膝下部位,治疗婴幼儿腹泻50例,总有效率是93.23%。方式取以上药物水煎,在药温适用时将双脚放在药液例,并且使用毛巾蘸少量药液在脚踝以上的部位进行认真擦洗,每次15秒左右,每天两到三次。
结语:
我国中医学指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泄泻的病毒通常以感受外邪、脾胃虚弱多件。其主要病变部位在于脾胃,由于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比如:脾胃不适,就是饮食到胃里,水谷不消化,从而导致泄泻。针对小儿腹泻采取中医外治疗法有较强的优势。这种方法有效解决了小儿服药难、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问题,并且没有痛苦、操作方便,容易给家长及患者接受。但是当前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的制度研究很少,而且临床医学专家治疗方式复杂。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必须要进一步增强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从根本上实现治疗的规范化,是我们日后探究的主要目标及方向。
参考文献:
[1]温玉成,蔡坚雄,吴大嵘.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现状[J].中医药导报,2016,22(09):96-99.
[2]宋晓东,范淑玲,牛瑞.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J].海峡药学,2014,26(12):144-145.
[3]董莉,吴洲宏.小儿腹泻外治法研究概况[J].现代中医药,2014,34(03):81-82.
[4]柳瑞梅.外治法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1):94+96.
[5]曾革凤,闵国斌.小儿腹泻中医外治法临床概述[J].新中医,2013,45(05):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