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番泻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2019-10-21廖歆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药理作用发病率药物

廖歆

【摘  要】番泻叶主要含有蒽醌类、黄酮类等化学物质,具有致泻、抗氧化/抗诱变、止血等作用,是一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导泻剂。本文从番泻叶的应用背景、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归纳,为番泻叶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關键词】番泻叶;便秘;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162-02

前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愈加精细化的饮食结构、生活节奏快等综合因素影响下,胃部不适、腹胀、食欲不振、便秘等胃肠疾病的发病率愈发增多。我国成人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据报道为4%~6%,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甚至高达22%[1]。临床上慢性便秘导致老年及危重患者病情恶化的事件亦时有发生,这类事件的发生增加了医疗保健的难度,加重了社会保障的经济负担,且与当下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背道而行。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群占比逐渐提高,可以预见未来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将居高不下。此外,老年慢性便秘患者较易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烦躁不安、失眠等亚健康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社会及家庭负担。

目前慢性便秘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非药物治疗方案主要有增加膳食纤维及液体摄入量,益生菌、栓剂或灌肠剂的使用,以及生物反馈疗法。药物治疗则包括使用刺激性泻剂、渗透性泻剂、促分泌剂、促动力剂等。对一线保守治疗方案治疗无效的患者甚至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但便秘手术治疗存在手术创伤、并发症多的特点,风险大,目前临床上仍以非手术治疗方式为主。番泻叶作为刺激性泻剂的代表性药物之一,是传统医学用以治疗慢性便秘的常见药物。

2.药理作用: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其性味甘,苦,寒,归大肠经,具有泻热导滞,治热解便秘、积滞腹胀之功效[2]。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导泻剂,番泻叶常用于急、慢性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蒽醌类、黄酮类、挥发油等,多种成分均有一定的致泄作用,但以蒽醌类中的番泻叶苷A和B致泻作用最强。以往常认为番泻叶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Silva等通过大肠杆菌失活、细菌生长抑制、质粒DNA的反突变检测和DNA链断裂分析等四种实验方法研究番泻叶的基因毒性和诱变效应,结果显示番泻叶水解物在无细胞系统中对大肠杆菌没有细胞毒性或诱变作用,不仅如此,其还能使大肠杆菌IC203和IC205型菌株免疫H2O2诱导的的突变和毒性反应,提示番泻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诱变作用[3]。除致泻作用以外,据报道番泻叶还有一定的止血、肌肉松弛和解痉作用。

3.临床应用:目前番泻叶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其致泻作用,常被国内外用于腹部及肠道影像检查或手术前的肠道清洁准备[4],以及用于促进胃肠手术术后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此外,番泻叶亦常用于各种便秘,尤其是老年性便秘及顽固性便秘的治疗,以及用于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止血治疗等。

4.不良反应:番泻叶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但其合理的使用剂量、疗程以及使用禁忌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番泻叶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并发症中以胃肠道系统损害最为多发及严重,一旦患者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不良反应,意味着将会面临较高的死亡风险。此外番泻叶的不良反应亦可累及神经、心血管、泌尿、皮肤等系统乃至造成全身性损害,常见的表现有神经紊乱、药物依赖性、水电解质紊乱等[5]。此外Morales等亦指出,长期或过量使用番泻叶,将增加结肠直肠癌的发病风险[6]。

5 结语

便秘尤其是慢性、顽固性便秘严重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番泻叶作为我国广泛应用的导泻剂之一,具有广大的市场及广阔的开发前景。但番泻叶的不合理使用存在着引发各种并发症的风险,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明确和确立番泻叶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确定合宜的使用剂量及疗程等具有重大意义。随着药物提纯技术的发展,期望不久的将来,番泻叶等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能被提纯使用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J].中华消化杂志,2013, 33(5):291-297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409

[3]Silva CR, Monteiro MR, Rocha HM, Ribeiro AF, Caldeira-de-Araujo A, Leit?o AC, Bezerra RJ, Pádula M.Assessment of antimutagenic and genotoxic potential of senna (Cassia angustifolia Vahl.) aqueous extract using in vitro assays[J].Toxicol In Vitro,2008,22(1):212-218

[4]Kierkus.J,Horvath,et al.High-Versus Low-Volume Polyethylene Glycol Plus Laxative Versus Sennosides for Colonoscopy Preparation in Children[J].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2013,57(2): 230-235.

[5]蒋霞,刘滔滔,唐双意.番泻叶致不良反应116例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11(9),869-871

[6]Morales,M.A,Hernandez,etal.Issenna laxative use associated to catharticcolon, genotoxicity, orcarcinogenicity?[J].Journal of toxicology,2009: 287247. DOI: 10.1155/2009/ 287247

猜你喜欢

药理作用发病率药物
胡椒碱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大黄在临床应用中的功效以及对其药理作用分析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年轻人直肠癌和结肠癌发病率升高
金线莲的研究进展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美容用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信息一览
警惕药物的致癌性
同时并用几种药物需注意: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