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边缘化现象分析及改善策略

2019-10-21吴群群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3期
关键词:边缘化教育理念教师

吴群群

摘  要:近几年来,关于教师边缘化的研究越来越多,边缘化教师是由“边缘化”理论所引申出的新概念,边缘化教师是指在追求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游离于专业发展、人际交流中心而徘徊于边缘地带,不被人们所关注,受到冷落的教师。他们在学校没地位、不受人尊敬,并被逐渐排斥出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师“边缘人”。

关键词:边缘化;教师;教育理念

一、边缘化理论与边缘化教师

“边缘人”这一概念是由齐美尔在《陌生人》所提出的“陌生人”发展而来。罗伯特·帕克于1928年发表《人类移民与边缘人》,正式提出“边缘人”的概念。他以“边缘人”来代表处于边缘地位的人,但其理论界域锁定在社会群体内部分化和文化因素对个体行为影响的分析上。

边缘化教师是由“边缘化”理论所引申出的新概念,边缘化教师是指在追求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游离于专业发展、人际交流中心而徘徊于边缘地带,不被人们所关注,受到冷落的教师。

1.年老教师。教师一旦到了一定年龄就容易被年轻人、被领导冷落和忽视,已经成为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2.固守自封型教师。面对新课改的浪潮,有的教师不能及时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脱离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他们要么否定课改,要么就是表面上迎合课改的新理念,实际上只是“远远观望”。

3.副科教师。在笔者自己所认为的副科教师是指除了语数外以外所得非考试科目的教师。副科教师往往师资力量不足,专业任教能力往往参差不齐。

4.女性教师。在我们国家女性教师就数量而言总数超过男性教师,然而在教育领导者中男性领导者的数量远远超过女性教师。因此,女教师在决策话语权方面充当着被动者的角色,因此她们在进入管理部门时常常就会遭遇无形的阻碍之门。

二、游走于边缘:教师专业发展之殇

(一)职业倦怠使教师放逐自我

在老师们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有的老师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积累了较多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智慧也在逐步累积,从而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但是于此同时,老师们也可能进入另一种状态,对他们而言接受新型的知识、新的挑战已经感到吃力,甚至有些力不从心;他们仅仅只是满足于当前的教学状态,不思进取,带有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这样他们达到的结果是放逐自我,走向边缘。

(二)权力角逐使教师屈从淡出

因权利的追逐使个体边缘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因此当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已经掌握了社会权力而他们想着独享这份权利不愿意与别人分享的时候,这必定会产生问题。在我国中小学,权力行政化、行政政治化等因素影响并决定了学校行政权力凌驾于教师专业权力之上。学校领导人员拥有人事权、决策权等主流的权力,这些权力决定着教师的聘用、奖罚、晋升、解聘等切身的利益等等。由于这些主流权力的分配的不均匀,主权群体对其他的群体就会进行一系列打压和排挤。

(三)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由于我们国家传统教学思想地影响,有的教师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的思维定势,他们普遍认为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就是传授我们人类已经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此外,部分专家和领导者会指定权威的教材,而且部分教师已经习惯性的像公司员工一样执行确定的教学任务,向学生传授物质的、静止的、僵化的课本,却不愿意积极开发新型的课程教学,这些固定的的模式化的劳动禁锢了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动力。

(四)应试排斥使教师心灰意懒

在我们国家中小学教育仍以高考、中考为依据将学科分为主科和副科。所谓的副科就是指不被列入升学考试或部分内容进入升学考试的文化科目,其中包括史地生政音体等等的学科。因此副科的教师往往就会成为所谓的教师职业的“鸡肋”,学校中的领导者通常认为,这些副课教师并不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忽视小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任其在集体的边缘上“自由行走”。最终“副科”教师可能就会转岗教授主课,还有可能最终就会滑向边缘状态。

三、回归“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之维

(一)激发教师的兴趣,坚定教师的职业信念

兴趣和信念是一切工作和学习的基本前提之一。当教师仅仅抱有“生存至上”的职业信念时,那么他的职业兴趣和信念所产生的精神支柱就变得虚无缥缈。众所周知,在马斯洛所提出得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我们只有满足了低级的需要,才能向更高级的需要发展,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工作人员,要想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的出挑漂亮、不被社會淘汰,所以就必须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

(二)制定边缘人重返中心的政策

学校领导者要有广阔的胸怀,着眼大局既要能容纳所有的教师,又要对边缘化的教师有所作为,特别是要为处于倦怠期、高原期的教师走出困境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帮助。那么具体的来说,学校可以为教师创造交流的平台,从而对边缘化教师实施系统性、长期性的帮助,为教师“边缘人”和教师“中心人”等进行交流提供一个地方,从而使得教师边缘人与领导者、中心位教师进行学术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找出自己的问题,从而积极寻求战略解决方案,使他们体验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呵护,从而增产生战胜职业困境的信心。

(三)继续教育,建立新型教育理念

对于教师而言一定要教师继续教育,激发教师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如果教师被边缘化了,真正找不到中心的感觉,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边缘人”接受继续教育,可以通过教师培训和在职进修等方式使教师换一个新的环境,开拓他们的视野,使其在全新的状态下理清自我以唤醒个体意识,激发其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四)打造多元教师合作体系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际圈子,教师也不例外,教师要发展形成自己的人际圈子,而教师边缘人正是由于没有这个圈子才会偏离出去,因此教师如果在这个时候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仅仅局限自己狭隘的学科知识中,不愿意与周边的同事合作,甚至产生相互敌视的个人主义,那么就会自我放逐了。所以教学实践中的集体教研就是一个良好的平台,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是合作的有效形式,以知识为主导的合作是现代化教师合作的新形式,如果双方就此能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建立起良好的人际网络,那么毋庸置疑这时候所有的教师都能融入于主流群体而不被边缘化。

参考文献

[1]  李云吾.丁琬琰(2009).边缘化教师现象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5).44-45

[2]  吕波.齐旭高 (2008).避免组织成员边缘化倾向的人力资源策略.(z1).62-64

[3]  李伟峰.刘成伟.(2011).边缘化学生概念之内涵及其解读.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李应军.(2016).边缘化对酒店员工工作绩效和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5).43-44

猜你喜欢

边缘化教育理念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秋天在哪里
写作教学不应被“边缘化”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论在西方社会的演变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美育教师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