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负载一体化预制泵站优化设计

2019-10-21马金星周晨朱霞刁正芳吕虎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19年36期

马金星 周晨 朱霞 刁正芳 吕虎

摘 要:一体化预制泵站在我国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泵站设计流量、扬程、装机功率也越来越大,如何解决这些大流量高负载工况的优化设计问题值得讨论。本文通过合理选择筒体的数量,合理处理筒体之间的连接布置,和单个大流量筒体内部的优化设计,提出一些优化建议,对于提高一体化预制泵站在大流量高负载工况下的流态,减小运行振动与噪声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一体化泵站;预制泵站;多筒并联;大流量;高负载

一、 一体化预制泵站现状

一体化预制泵站,占地面积小,集成化程度高,在安装位置开挖基坑,对基坑底部压实、填筑基层、浇筑混凝土,使安装基础硬化稳固,然后将预制筒体固定于混凝土基础上,回填、压实,同时连接进出水管路,最后安装主水泵、格栅和控制柜。传统混凝土泵站的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占地面积大。相比传统混凝土泵站,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工期和集成化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预制泵站主要应用于雨水或污水的收集和泵送,多为中小型泵站,可解决农村、城市、厂区、园区等中小型泵站的快速建设问题。由于运输条件的限制,预制泵站单个筒体的直径最大为3.8~4m,筒体内空间有限,除了安装水泵,还需要集成出水管路、阀门、格栅等设备。随着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国内外市政工程、水利工程应用的热点。

二、 一体化预制泵站存在的问题

预制泵站的设计与运行仍存在一些需要深入细化的问题:第一,由于一体化泵站筒体为圆形,缺少传统混凝土泵站的导向整流流道,在水泵吸入口处,筒体底部、壁面的形状设计如果空间过小,将会带来不利的吸入流态和漩涡,同时可能引起泵的振动与噪聲,如果空间过大,泵吸入口的流速就会过小,可能在筒底和泵吸入口产生污物淤积。第二,由于筒体内部空间紧凑,没有设置有效的隔离设施,筒体内的水泵同时开启运行时,可能存在相互干扰的现象,这将导致泵流量不稳定,引起叶轮的不平衡力,产生振动、噪声、降低泵效率。第三,目前的预制泵站适应大流量高负荷的能力较差,从而限制了预制泵站的应用。

三、 大流量高负载一体化预制泵站的优化设计方向

要解决大流量高负载一体化预制泵站的设计问题,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采用多筒体并联,单个筒体的流量有上限,增加筒体的数量,从而提高泵站整体的流量。二是提高单个筒体的流量上限,通过合理的设计筒体底部、壁面、导流引流装置,使得大流量的水泵能够适用圆形筒体,且不会产生不利的振动和噪声。

根据泵站设计规范,污水泵站有效容积,应能保证单台最大流量水泵运行5min的体积,雨水泵站有效容积,应能保证单台最大流量水泵运行30s的体积。大流量高负载预制泵站,如果要满足以上要求,而又不增加筒体直径,则需要增加筒体深度,过深的筒体深度,既增加了土建施工的难度和成本,也增加了玻璃钢筒体的制造成本,因为要考虑足够的抗土压力的能力。因此,建议结合混凝土泵站和预制泵站的优点,增加进水池。

四、 多筒并联方案的优化设计

对于多筒并联设计,主要考虑筒体之间进、出水不能互相干扰。两个筒体并联运行,进水管采用Y型结构,并且在设计时要做到完全对称,不建议采用F型结构,这样,两个筒体吸入的流量可能有差别,导致相同的水泵负荷不同、运行工况不同,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双筒体并联的出水同样建议采用Y型结构,出水管路的支管长度应适当加长,距离筒体过近,一是汇合流态互相干扰较为严重,二是汇合流态干扰引起管路振动,可能影响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稳定性。远离筒体设置管路汇合点,管路通常埋地敷设,不会干扰筒体,同时由于单管长度较长,整流效果好,汇合冲击相对小。

对超过两个筒体并联设计的方案,建议采用进水池,结合固定式泵站和一体化预制泵站的优点,进水池既能保证各个筒体进水均匀、相当,又能有效提高泵站的有效容积。接入进口池的进水管,建议设置闸门,在进水池底需要清理淤积时使用,同时也能预防泵站超流量运行。出水建议参考双筒体并联的方式,多个筒体直出一定距离后,分别汇总至总管上,也即设置多个汇总点,减少相互干扰。

多筒并联的方案,要注意基坑开挖与混凝土基础制作,预防不均匀沉降。

五、 单筒大流量方案的优化设计

单筒大流量一体化预制泵站,建议采用单台轴流泵或混流泵,不建议使用2台或多台大流量水泵并联运行于同一筒体内的方案,因为,由于流量太大,很难解决泵间干扰的问题。单台轴流泵或混流泵,完全可以成倍的提高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泵送能力。

六、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应用建议

第一,一体化预制泵站大部分采用玻璃钢材质,相比混凝土泵站,其抗渗、节能降耗具有显著的优势,但目前,玻璃钢筒体的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筒体在受力不均时,非常容易开裂。

第二,玻璃钢材质在高扬程、大流量高负载等易发生停机水锤工况下,寿命与安全不足,可以考虑钢质材料。

第三,对于筒体直径较大,需要现场制作的一体化预制泵站,亦不建议采用玻璃钢材质,一是玻璃钢制作过程不够环保,二是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不能保证制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汤庆丰.一体化预制泵站在小区污水泵站迁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环境,2016,35(3):94-100.

[2]侯继燕,罗伟,贾韬,等.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的应用探讨[J].西南给排水,2013(1):4-6.

[3]栾金秀,谭晓强,辛健,等.地埋式一体化泵站的设计和应用[J].通用机械,2014(5):80-82.

作者简介:马金星,周晨,朱霞,刁正芳,吕虎,江苏中兴水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