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源检测分析
2019-10-21杨虹
杨虹
摘要:目的 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的过敏源并对脱敏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运用过敏源点刺皮试检测他们的过敏原,并对他们进行脱敏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对花粉、灰尘和尘螨吸入性的过敏源阳性率比较高,脱敏治疗有效率为84.17%。结论 过敏源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影响非常严重,尤其是花粉、灰尘、尘螨、密封、海产品、菇类、飞蛾、蟑螂等,运用过敏源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脱敏治疗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源检测;治疗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发病机理为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以及渗透性增加导致的暂时性局限性水肿,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瘙痒性红斑和风团。发病原因比较复杂,通常临床上确定的过敏因素包括食物、感染、物理、药物、动植物以及内源性过敏因素等。当前,临床上对于过敏源的检测比较方便、快捷,本文主要采用过敏源点刺皮试的方法对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检测,并实施脱敏治疗,先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过敏源检测的统计分析病例,以患者的血清作为材料。其中女性67例,年龄为6—69岁,男性53例,年龄为12—67岁,患者的荨麻疹病情为3个月—7年不等,患者在接受点刺皮试实验的前3—7天内均无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和具有抗组胺作用的药物,以往均进行过药物以及其他治疗,无寄生虫感染以及免疫性疾病史,无肝、心、肺、肾疾病。
1.2 检测材料和检测方法
检测材料:变应原(北京协和医院生产),包括20种吸入组、10种食物组,变应原溶媒(太原制药厂生产)。
检测方法:将30种变应原分别使用点刺法在患者的双前臂屈侧进行检测,如果吸入组出现阳性过敏者,则对这些患者继续采用皮试检测,使用稀释浓度为10 —20.01ml的变应原进行皮试点刺试验,按照浓度在患者的双上臂外侧依次排开,15至20分钟后观察皮试的反应结果。
测试结果判定标准:丘疹直径不超过0.5cm,以及出现不太明显的红晕,则为“±”,直径在0.5—1cm之间,有比较明显的红晕,则为“+”,丘疹直径为1—1.5cm,红晕比较大,则为“++”,丘疹直径超过1.5cm,红晕明显且出现伪足现象,则为“+++”。
1.3 脱敏治疗
按照吸入组测试后的过敏原皮试结果,配置常规所需浓度的脱敏液,然后按照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对患者进行反复的皮内注射,通常浓度范围为(10-12—10-6),注射计量依次加大,新的疗程要比之前的疗程增加10倍浓度,一直加大到10-2 后,不再增加。对于食物过敏的患者不采用该脱敏治疗的方法,对他们采用的操作方法为:将浓度为0.1ml的脱敏原液浓度作为起始脱敏液,在患者的上臂外侧皮內进行注射,每周注射两次,浓度逐次增加,每次增加0.1ml,连续注射八次后,脱敏液浓度增加10倍,一直增加到1:102的比例之后,维持脱敏治疗,剂量为每次0.5ml,一周注射一次,持续注射四周,如果患者在刚开始进行注射的时候症状加重,则给患者服用抗组胺药,直到患者的病情好转之后停用,脱敏治疗持续进行。
1.4 脱敏治疗效果判定
对患者进行连续四个疗程的治疗,疗效判定标准为:患者无瘙痒、皮损症状,病情完全被控制,并且治疗之后四个月之内没有再次复发,则为治愈;患者偶尔会出现个别皮疹,停止治疗之后病情基本稳定,则为显效;患者仍会出现少量的风团,并且需要继续维持脱敏治疗,则为好转;患者经过常规疗程治疗之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则为无效。患者治疗有效率为=(治愈+显效)/总人数×100%。
2结果
患者特异性脱敏治疗结果
对120 例患者经过4个疗程的脱敏治疗之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率为31.67%(38/120),显效率为52.5%(63/120),好转率为13.33%(16/120),无效率为2.50%(3/120),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4.17%,患者在脱敏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产生。
3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发病率比较高,通常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服用抗组胺药物、注射皮质内固醇激素、中药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虽然在短期内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但是不能保证患者将来再次发作,患者反复发作非常频繁,甚至严重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1]。我院对本地区常见的20种吸入性过敏原进行了点刺和皮试测定,发现引发患者过敏比较严重的几种吸入性物质为花粉、灰尘、毛霉、尘螨等,这是最常见的几种诱发疾病的外部原因,这些吸入物没有地区差异,由于它们长期漂浮在空气中,患者无法避免,患者在长期吸入这些过敏源之后就会产生变态反应,对患者的吸入物进行过敏源检测之后,就可以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脱敏治疗了,脱敏治疗可以增强患者对过敏源的免疫耐受性。[2]
本研究对患者进行脱敏治疗后发现,大部分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都是在治疗两到三个疗程之后,病情得到了缓解,而且有效减少了反复发作的次数。那些对灰尘和尘螨过敏的患者治疗过程中效果最明显,恢复比较快。所有的120例患者中只有3例治疗无效,其中2例是在第一疗程治疗的过程中就出现了症状加重的现象,不能承受治疗,自行停止治疗;1例患者经过了4个疗程之后病情仍然没有得到缓解。这3例患者没有达到应有的治疗阶段,或者属于非免疫性荨麻疹,因此对这种治疗方法没有反应,跟选择的脱敏治疗药物也有一定的关系,还需要我们将来进行进一步观察。在对患者进行点刺皮试过敏源检测时,要按照本地区的地理环境选择过敏源的种类,这种检测的操作比较简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容易被患者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特异性脱敏治疗的治疗时间相对比较长,见效慢,患者在初期进行治疗时还有可能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脱敏治疗之前,要多跟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信心。此外,患者除了接受长期治疗以外,由于慢性荨麻疹的过敏源比较普遍,因此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接触过敏源,进而减少过敏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关健缨,李锦芳,李娜,苏雨桐. 2162例慢性荨麻疹吸入过敏源(点刺试验)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医疗美容,2014,03:185-186.
[2]任小丽,苏湘川,孙灵芬. 台州市531例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4,06:36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