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

2019-10-21张玲刘春乾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9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沟通桥梁

张玲 刘春乾

摘 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毋庸置疑,家校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通过家校合作可以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赢,共赢的结果就是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实现了孩子的培养目标。不言而喻,家校合作在教育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家长学校 三结合 沟通 桥梁

一、学校“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系列活动的形成背景

1.中国梦与家庭教育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文化丰富多元的时代。提高人口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育要从个体发展的第一课堂和终身阵地——家庭出发,切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发挥优质的合力,让孩子健康地充分地全面的发展,成为拥有素质全面身心幸福的人,才能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父母们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大量付出,家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身体轻心理、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的特点,中国孩子们的幸福指数也是每况愈下,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人才培养之路,任重而道远。

2.家庭教育现状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其专业性、系统性、严谨性优势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无法比拟,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移动互联智能新时代等大背景下,传统道德观价值观教育观受到严重冲击,家长、社会对学校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与“要求”,学校与老师们所承担的教学压力、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要为社会培养及输送合格“专业而又全面”的社会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方合力落到实处势在必行。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落到实处,必须从家庭的原点出发。党和国家对家庭教育一贯高度重视,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妇联、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近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众多个场合,习总书记就“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亦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合力突破发展的机遇。

3.广州中学的办学理念、发展愿景、育人目标与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的现实意义

广州中学以“激扬生命,成就梦想”为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为发展愿景,以“培养健全人格、健康体魄、领袖气质、责任担当、敢于创新、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学生”为育人目标。在办学理念、发展愿景、育人目标等的驱动下,2016年3月学校决定成立广州中学“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以搭建家庭与学校有效沟通互助成长平台。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绽放,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学校“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系列活动的实施过程

1.召开全校大家委会议,确定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理念、愿景、规条,真正让家庭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老师父母共频学生进步如神。

愿景:让每一位家长、老师、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规条:教育理念一致、教育目标一致、做彼此的互补者和强化者。

2.网络社会资源,寻找专业人才,先把父母成长课程开起来。

给广大家长们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指导,使他们了解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展身心发展规律。召唤更多家长尤其是父亲回归家庭,与青少年学生共同成长,建设学习型家庭。

学校德育处慎重考察各类社会机构及专家人才,聘请有儿童与发展教育心理学背景的马晓彬老师参与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家长课程的前期需求调研、数据分析。2016年通过1000多份问卷,收集了初一初二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现存在的困惑,总结家长教育的几大误区:第一、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给孩子造成较大心理压力,家长们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及特长等外在智能的发展,忽视对孩子心理的发展;第二、家庭教养模式或简单粗暴或过度宠爱或放任漠视,导致亲子关系疏离,沟通严重障碍,家庭沖突频繁发生;第三、移动互联时代,面对手机网络互动游戏等智能时代新生事物的诱惑,对培养孩子良好学习惯带来的冲击,家长们束手无策;第四、不懂青春期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不懂得如何在思想、情绪、行为等方面给孩子正确有效地引导;

需求调研、需求分析是课程研发重要依据,确定了《青春期必修课》的主题课程,主要是父母成长与青少年学生成长两个系列,涵盖父母成长必修10大主题(家风建设、关系经营、心理营养补给、自信自尊塑造、内在动机激发、自律自控力提升、良好习惯养成、情绪管理、沟通技巧等)、学生成长必修5大主题(生涯规划、学习动力/习惯/能力、沟通表达、情绪管理、关系处理等)共15个主题课程。

3.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系列活动工作的开展形式——“五个一工程”

(1)每期一会:即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工作总结计划会。

校德育项目负责人、导师马晓彬、各年级家委会成员等,确定具体方案,方案执行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务必改善提高。

(2)每月一课:即每个月例行举行《青春期必修课》父母成长系列专题讲座一次。

做好开课前、开课中、开课后的所有细节工作,确保每次讲座的系统性、实效性、实用性,使家长、老师们一听就明一学就会,方法落地简单易操作。

(3)每周一答:即每一周抽一天的固定时间答疑解惑。

导师会针对家长们一周以来所有的提问在各个父母成长群里统一进行答疑解惑。

(4)特别咨询一对一:特别个案一对一面谈处理。

讲座过后,如需答疑,仍需具体个性化咨询、辅导的,可与马老师提前预约,前往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家校共育联动工作室”进行面对面咨询与个性化辅导。

(5)每期一实践:通过《青春期必修课》的影响,号召家长们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三、学校“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系列活动的效果

1.《青春期必修课》父母成长系列课程,自2016年3月首次开讲以来已进行了20余场,100%场场爆满。三年过去,随着受益家长及师生们的口口相传,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课程受欢迎的程度越来越高。

2.课程内容的理论体系主要是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家庭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老师的讲授风格以生活化语言化繁为简、多幽默风趣灵活的互动、家庭亲历的分享,得到家长们的信任和喜爱。

(1)家长们反馈的效果

黄**同学妈妈和说:听了四次家长课程,最大收获是心态放平和了,与孩子沟通变得更加有耐心了,表达方式逐渐转化成以孩子为中心…,以前我会对孩子讥讽挖苦,孩子一犯错我就会批评指责。

孙**同学妈妈:我几乎每次都参加每期学校家长成长课程,上完课后,尝试去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认真聆听,对孩子的教育开始懂得了“等待”,尝试用启发式“发问”的方法去等待,等待孩子自己去思考、等待孩子思考后他自己的答案。親子关系改善了,孩子与同学们关系越来越融洽,学习状态越来越好。

(2)老师们的反馈效果

班主任欧老师说:从争吵到和谐,从叛逆到理解,坚持参加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的家长,学会了更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让孩子更充分地感受到爱,更有力量绽放生命的精彩。

四、“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系列活动的主要亮点

从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不断探索实践中初步取得的效果来看,以下几项突破性成绩对于学校办好学有重大深远的积极意义:

1.建立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组织架构。明确了目标,确定了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理念、愿景、规条,统一了思想,确立了“五个一”工程的具体行动方案;

2.遴选出了理论深厚经验丰富、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老师。开发出了《青春期必修课》系列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实效性、实用性的课程;

3.成立配套的“家校共育联动工作室”、父母成长微信群。建立了家校良好的互动机制,甚至为学校心理教研室承担了部分功能,让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无缝对接。

4.形成例行习惯的“互动式课堂+课后答疑解惑+难点一对一咨询指导”。学校给家庭教育打造立体式全方位的支持系统,建立了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组织架构明确了目标,确定了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理念、愿景、规条,统一了思想,确立了五个一工程的具体行动方案;

5.以《青春期课堂》课堂为传播渠道。以家校共育互促共进为前提,启动家长们参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发掘社会资源,让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无缝对接。

人是环境的产物,父母成长了,家庭人文环境就马上改善;老师成长了,学校环境也立即优化,学生们心理、思想、行为必自然健康生长。学生是学校的产品,是家长的口碑学校的金杯,办好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构建学校特色,学校成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学校阵地的排头兵。

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给广大父母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家校合作效果显著,深受广大家长们的欢迎。当然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在《青春期课堂》青少年必修课上还要继续坚持步步落实;对家长们的意见收纳、整理等工作需要改进方法,提高大数据分析效率,最大化地发挥家长成长课程与实施的作用,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沟通桥梁
重庆桥梁发展史揭开新篇章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用提问搭建有效初中数学教学的桥梁
家长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和思考
家长学校要有名更要有实
学前教育专业“家长学校”有效教管模式的探究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莫让“家长学校”成为“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