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焦虑和抑郁状态调查与干预管理
2019-10-21姜薇薇汤晓燕曹静
姜薇薇 汤晓燕 曹静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焦虑和抑郁状态及其干预管理方式。方法:本文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50例、普通病房护理人员50例,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其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了调查,并结合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焦虑和抑郁状态对其采取了干预管理方式。结果: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高于普通病房护理人员。结论:相比较普通病房护理人员而言,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焦虑和抑郁状态更加明显,为了确保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需要采取一定的干预管理方式。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干预管理
重症监护室接收和治疗的患者均为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这会极大程度上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要求护理人员在掌握专业护理方式的同时,保持较高水准的应激态度,长期以往护理人员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但应用工作效率,还为威胁到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为此,本文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50例、普通病房护理人员50例,分析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焦虑和抑郁状态及其干预管理方式。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50例、普通病房护理人员50例。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20-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48±4.14岁,工作时间在1-17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为5.43±1.74年;普通病房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20-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4±4.23岁,工作时间在1-17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为5.17±1.48年。
1.2实验方法
过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其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了调查。在开展调查前,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统一指导护理人员填写自评表,强调此次调查为匿名调查,以此来确保护理人员能够结合真实情况填写自评表。本次实验共计发放100份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均有效回收。
抑郁自评量表包括精神症状、躯体症状、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心理障碍4个条目,20个题目,应用1-4级评分方式,量表评分为总分乘以1.25后取整数,分数越高表示护理人员抑郁情绪越严重,超过50分为存在抑郁临床症状。
焦虑自评量表包括心理感受和躯体症状两个条目,20个题目,应用1-4级评分方式,量表评分为总分乘以1.25后取整数,分数越高表示护理人员焦虑情绪越严重,超过50分为存在焦虑临床症状。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选择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和普通病房护理人员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观察指标。
1.4数据处理
本次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2.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高于普通病房护理人员。详见表1。
3.讨论
结合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焦虑和抑郁状态对其采取了干预管理方式,具体如下。
3.1减轻护理人员的压力源
医院管理者需要提高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人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减轻护理人员的压力源[1]。管理者需要结合重症监护室工作需求和护理人员数量合理分配护理工作,并安排弹性良好的排班制度,在护理工作较为集中时期确保护理人员安排足够,在护理工作较少时期安排护理人员休息,避免另护理人员出现长时间工作的情况,进而保证护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放松心情,以此来避免护理人员出现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同时,管理者需要优化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建立各个岗位的考核和晋升制度,以此来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良好的激励制度来鼓励护理人员,并给予护理人员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和能力。
3.2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管理
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为此,管理者可以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及指导,帮助护理人员解决实际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情绪问题[2]。同时,管理者可以开设心理咨询指导,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管理方式实现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状态的有效调整,具体而言,管理者可以在医院内开设咨询箱,护理人员可以将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及压力写下来放到咨询箱中,管理者则需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咨询内容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管理。此外,管理者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来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并鼓励护理人员在假期多和朋友沟通及散心,多参加能够放松心情的活动,如瑜伽等,通过活动方式来分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培养护理人员积极乐观的心态。
3.3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环境
管理者需要结合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及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管理需求,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心理安全教育,另护理人员掌握缓解压力和面对护理问题的方式,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識和能力,同时提高护理人员解决紧急问题的能力[3]。具体而言,管理者可以在护士站设置休息场所,并在休息场所配置茶水甜点等食物,另护理人员在休息场所放松心情,进而缓解心理压力。同时,管理者还需要通过播放视频和举办讲座的方式另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和压力,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恩人员的理解程度,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公共印象[4]。
参考文献:
[1]褚文静.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焦虑和抑郁状态的调查与干预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09:20-21.
[2]刘建群.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焦虑和抑郁状态调查与干预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5:20-22.
[3]沈雅荧.重症监护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0:44-46.
[4]王乙涵.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3:4619-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