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措施研究

2019-10-21唐正权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有效举措以学定教内涵

唐正权

摘  要: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贯彻了“学生主体”原则,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既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也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进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而“以学定教”教学策略则是最具体的表现形式。该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在此文章就详细地分析了“以学定教”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并从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对应的举措作为教学参考。

关键词:以学定教  内涵  重要性  有效举措

由于数学本身就有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让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要思考方式的小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学习压力,教学质量和效果普遍不高,究其原因则集中于教师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学习需求会有多不同,教师统一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因此这种传统的“一言堂、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已经呈现出了巨大的滞后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發挥,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无法提高。为了改善教学现状,“以学定教”作为一种新的、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和素质要求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在了具体的教学中。该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它结合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认知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范围,使得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以学定教的内涵

以学定教是依据学情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一般指的是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认知水平、学习基础的牢固性、课前的预习程度、对新知识的兴趣或者抵触等情绪,这些是教师开展教学所依据的基础性因素;对于“定教”的分析,则是教师基于具体的教学活动、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以此兼顾到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上获得新的体验和成绩。

从定义的论述中可知,以学定教的本质就在于教师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将学生真正的纳入到了教学活动中,真正让学生成了教学的参与者,尊重了学生的需求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正如现代教育先驱者的陶行知所言:教的法子在于学的法子。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学定教”的教育是必然的。

二、以学定教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是需要学生的参与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以学定教则将课堂教学从“异化状态”转化成了“本真状态”,从“现成的生活”推向了“可能的生活”。教师将学生的生活经历、阅历融入教学中,以丰富的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同时学生在认清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将数学学习生活化、艺术化,使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能够引导今后的学习方向。与此同时,学生的成长需求得到了满足,实现了“教学相长”,进而为教师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提供了理性驱动,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合作能力以及讲练结合能力都到了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三、小学数学课堂,坚持“以学定教”,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以及个性差异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探究,以此为基础开展对应的教学活动,把控好教学的节奏和进度。比如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就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的主要方式,那么教师在开展这部分教学时应该先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概念、公式的理解程度,然后再进行科学的备课和教学。行程问题是其中的重难点。对于理解能力强、数学基础又好的学生,教师只通过适时的引导就能实现教学目的;而对于那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先与他们交流: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是否理解?简单的行程问题是否有能力做对?学生希望教师应该以怎样的形式去教学?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师生的互动来获取,然后在将教学内容进行重难点的取舍,进行面对面辅导或者“小组合作帮扶辅导”等,以此来兼顾所有的学生。

(二)激活课堂教学活力。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并不能在整堂课中保持下去,因此教师就必须要借助新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活力,这样才会将课堂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首先,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理念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自己所熟知的环境和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家里面只是剩下一个苹果,可是姐姐和弟弟都想吃,为了公平起见,这个苹果应该怎样分?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想道:一人一半。教师继续问学生“怎么才能一人一半”?这时学生就会思考“一人一半就是一般多,把苹果一分为二,分成一般大的两半”。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所要讲的内容:分数。一人一半并且一样多就是每人1/2。其次,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学生是教学的参与者,他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究和思考才能将知识内化。比如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组,用直尺测量书本的厚度、课桌的高度和桌面的厚度等,并且测量单位也可以自己选择,在这个过程中组员之间就会对测量的数据、适用的单位进行转化、讨论等。如此既落实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要求,也充分尊重了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更能强化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结语

为了满足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需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切实融入“以学定教”理念,在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缪碧清.以学定教,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8.

[2]赵五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策略初探[J].学周刊,2020.

猜你喜欢

有效举措以学定教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