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种植钉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2019-10-21谢俊峰

健康前沿 2019年4期
关键词:口腔正畸治疗效果

谢俊峰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在口腔正畸中应用微型种植钉支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40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微型种植钉支抗处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倾角减小量(28.96±2.13)度、上中切牙凸距减小量(4.53±0.92)度等指标高于对照组(13.11±1.04)度、(2.35±0.66)度,而磨牙移位(0.96±0.15)mm和不良反应发生率(4.29%)低于对照组(3.65±0.75)mm、(20.0%),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微型种植钉支抗处理,不仅可以发挥稳定、有效支抗效果,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微型种植钉支抗;口腔正畸;治疗效果

口腔畸形属于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类型,其对患者面部美观产生严重影响。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提升,对口腔正畸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支抗控制属于口腔正畸治疗的关键,其支抗是否稳定牢固将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决定影响,临床多采用颌间牵引、舌弓固定及唇挡等常规方法,但是矫正效果不理想,因此我院尝试应用微型种植钉支抗,并取得了不错的矫正效果,现对其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随机选择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40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在14-41岁,平均(27.5±1.4)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在15-41岁,平均(27.1±1.5)岁。两组患者在临床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给予了全面、系统的检查,并实施了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借助不锈钢滑动法来确保上下牙整齐排列,并保证牙齿整体内收,拔牙间隙关闭。

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在选择了口外弓治疗,并进行了联合牵引,每次牵引时间控制在10-12h。同时,在手术治疗结束后,为患者进行了常规抗感染治疗,并按照要求进行漱口,以确保口腔清洁,达到预防口腔感染的目的。

实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了微型种植钉支抗处理,在确保患者牙弓整平、排齐,且处于预备关闭拔牙间隙的基础上进行微型种植钉支抗处理。主弓丝选择0.019× 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在两侧侧切牙远中部位放置牵引钩。手术前对患者的根尖片及断层片进行拍摄,观察并明确植入部位、深度及角度等。植入前需要借助0.02%洗必泰溶液进行口腔清洁,并借助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处理,选择直黄铜细丝线对患者植入微型种植体的牙齿及周围牙齿进行区分,在此基础上确定植入部位。实际上,牙齿、膜龈结合部位或偏向压根2-3mm方向属于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植入位置,该过程需要确保植入角度与骨面垂直,或稍微倾斜。在进行植入过程中,可以选择患者牙槽部位进行切口,采取措施避免软组织在术中卷入牙槽。术后对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并于术后第9个月将微型种植体取出。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中上中切牙倾角减小量、上中切牙凸距减小量、磨牙移位等指标进行记录和对比;(2)对两组患者治疗阶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选择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借助百分数(%)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对比

调查与统计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倾角减小量、上中切牙凸距减小量等指标高于对照组,而磨牙移位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统计发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实验组中有3例(4.29%)患者出現不良反应,其中1例口腔炎症、1例不舒适感、1例轻度水肿;而对照组中有14例(20.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8例口腔炎症、4例不舒适感、2例轻度水肿。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处理后,不良反应得到明显改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口腔畸形是常见的口腔问题,其会影响患者面部形象,从而使患者产生焦虑、自卑心理,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社会交流产生不利影响,对青少年的正常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正畸治疗属于临床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其是个体生理与机械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近些年来,微型种植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能够完成任何部位的植入,而且取出方便,操作简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支抗体的作用是抵抗或削弱矫治力,而牢固支抗是保证正畸治疗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关键。传统的口腔正畸主要是借助口外弓强支抗治疗,其可以取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如患者舒适度不高、固定性不理想、安全性不够,从而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及康复,严重的时候还会引发意外事故。

综上所述,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微型种植钉支抗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芳,齐为民,蒋雨燕.微型种植钉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美容,2017,14(5):65-66.

[2]薛丽燕.微型种植钉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7(5):114-115.

猜你喜欢

口腔正畸治疗效果
循证护理对口腔正畸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分析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护理工作在口腔正畸中发挥的实用价值
特殊口腔正畸保持器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