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发展

2019-10-21蒋治安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蒋治安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注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以便使数学课堂更加的形象生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内在潜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生本课堂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做出相应的改变,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推动“生本课堂”的构建,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不过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旧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不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教学质量很不理想。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发展探究非常有必要,具体分析如下。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大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提升学校的升学率,进而教师往往都是应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十分被动,与素质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相违背,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不过长时间下来,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性,遇见问题不会主动思考,而是等待教师的解答。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则能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活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更进一步。

(二)帮助学生更好复习

就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大都比较贪玩,所以很少会主动进行复习。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进行就知识点的复习,严重阻碍到教学进度。一个新的知识如果缺乏旧知识的依托,那學生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1]。这种方法对于一些文科类的课程有用处,不过对于连续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学习上便显得力不从心。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则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在新知识教授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衔接学生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然后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这样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而且还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实现温故知新。

二、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发展措施

(一)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多向交流的过程中,而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与实施者,应该加强注重学生学习欲望的调动,并且以自身“迟钝”激起学生想要沟通交流的愿望,以便推动教学目标更加高效地达成。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自身起点上获得良好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有着内容丰富、信息容量大以及形象直观等特点,而且集动画、图片以及声音等于一体,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2]。而且,现代信息技术还能应用渐变、平移等方式将某些数学难点思维过程直观呈现出来,进而达成启迪学生智慧,锻炼学生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空间与图形》这一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开展教学,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需要教师加强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直观清晰的多媒体画面给予学生视觉冲击,有效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强化师生交流互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有着很大的进步,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而教师则转变成为一个“辅助”,担任学生学习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而要想在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中更加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作用,要求教师也得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鸡兔同笼》这一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鸡兔同笼的动画,以便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之后,将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探索,比比哪个小组计算的最快最准确。在好胜心的趋势下,学生必定会积极主动的参与,纷纷开动自己的大脑,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掌握,推动“生本课堂”发展。

(三)发挥信息技术辅助作用,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抽象化的知识内容,学生学习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则能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学习与理解。不过必须得注意的一点,信息技术只是当作是辅助手段被应用在教学中,教师绝对不能本末倒置,要不然的话很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例如在《时分秒》这一课程知识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会拿一面钟让学生观察,不过因为面积过小,所以有的学生很难观察到[3]。而通过信息技术,通过大屏幕展示一个钟表,并且应用动态化的演示与悦耳的秒钟走动声,必定能让学生清楚感受到一秒钟有多久,一分钟有多长。而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还能发现分钟走一圈,时钟便会走一格等等。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能够节约大量的课堂时间,增强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更好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所以很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该采用相关措施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如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便十分合适,这样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使课堂教学效率更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兴源.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发展[J].学周刊,2020,08(07):195-196.

[2]章猛.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探究与实践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8(17):116-116.

[3]栗宏伟.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学本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43):149-150.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