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2019-10-21李书昌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

李书昌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行,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展开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应用愈发广泛,旨在通过各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在体验中去掌握相关知识点和提高综合能力。笔者将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对体验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验性学习 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

将体验性学习运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当中,能够让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情感元素有更深地感受,进而强化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身为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去针对性地开展体验式教学法,从而不断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且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一、创设生活情境进行体验,引发情感共鸣

小学生道德品德形成过程中,其道德情感能够发挥出助力道德意志行为培养与意识提高的作用,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要想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则可需要尝试创设情境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愉悦教学氛围中去进行体验,从而接受品德教育的熏陶与感染[1]。实际上品德与社会具有一体性特点,每个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中便会与他人发生联系,在联系沟通中便要遵循一定的准则,这一准则便需要有道德,而道德一定要基于生活存在,而脱离了生活的道德则为空谈,无所谓道德不道德。所以说,不管是社会道德的整体发展,还是个人道德水准的提升,都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去实现,否则道德教育便会太过抽象且虚无。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创设更加真实、生活的情境去引导学生展开体验性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直接交了,去获得真情实感的体验,才能够对自身人格形成良性陶冶。

比如,在讲解“科技带给我们什么”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前让小学生跟随爸妈去商场了解更多科技产品,比如智能手表、VR设备、投影仪等等,在销售人员的介绍下去了解不同科技产品的用处。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便可让学生尝试着自己扮演解说员的角色,向同学介绍自己在商场了解的高科技产品。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去播放影响我们衣食住行的科学技术,让小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科技的身影,切实体验到科学技术能够带给我们美好新生活,进而调动学生“爱科学、敢创造”的情感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体验,引发情感体悟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实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基础在于学生与教材的对话,所以身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教材重点知识即是教材的价值导向去保持关注以及细心品味,同时提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2]。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及时引导学生去选择正确观察点,欣赏教材中的“闪光点”,不断形成更加积极的道德体验与多元感悟,从而在价值多元化社会中去形成健全人格与正确三观。可见,唯有保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才能形成心灵的交融与情感的沟通,所以说问题设计显得非常关键。

比如,在讲解“让诚信伴随我”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各抒己见,所以会有学生说“人太老实会吃亏的”,“说真话容易得罪人”等观点,并且诉说的理由看起来非常充分,许多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过因为说真话主动承认错误而受到家长或教师的批评。针对部分学生这一类错误的道德体验,教师不应强行说教,更不应放任自流,而需要通过提出问题去让学生自己体悟:“尽管诚实守信在某些时候会吃一点小亏,但是诚信能够带来更多的帮助和好处,你们能够想出什么例子吗?”此时学生便会努力回忆,会有学生回答道:“老师,我之前在新闻上看到有一家餐饮店发生火灾烧伤了17名员工,他们的老板最后将自己的车房全部贱卖,四处筹钱为员工治病,现在他逐渐东山再起,我相信他的事业一定会因为他的诚信而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教师便可以总结到“看来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心与帮助,所以我们还是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们说对吗?”,这一问题直入小学生内心,孩子们地点头也正是对他们正确价值观念的良好引导。

三、利用实践情境进行体验,助推情感升华

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之间,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进行完美过渡,所以对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一定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去形成[3]。那么,小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和赶我,能否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落实呢?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自控能力偏弱,所以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利用实践操作情境去助力学生亲身体验。比如,教师可设置“细心小达人”奖章,只要学生在一天内不忘带东西、不做错题、不迟到,便能够得到一枚奖章;连续一个星期完成可获得小红花,连续一个月完成可获得小“金苹果”。如此一来,在奖励的激发下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去努力成长为一个仔细、认真的孩子,懂得如何将课堂中体验到的经验延伸至课外生活中,进而养成做事细心的良好行为习惯。

比如,在讲解“我们生活的地球”内容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去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对校园、社区进行清洁打扫,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进行垃圾分类,用自己的实践行动去分担地球的压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极具体验性的课程,许多对小学生极为重要的东西难以通过道德概念及知识记忆去形成和掌握,而且这些东西无法事先预设,一定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体验,才能够基于真实感受去形成感悟,从而积极展开道德建构,赋予学习的深刻意义。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体验与生成,能够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升华,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也能触及小学生内心,可见体验性学习值得更多教育工作者勇敢尝试。

参考文献

[1]吳周泽.体验性学习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78-79.

[2]袁慧.“体验学习圈”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65.

[3]朱冰.小学品德课自主学习体验式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2018,7(18):113-114.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